用月琴布袋戲 留下家鄉故事 李祖翔 |2019.10.22 語音朗讀 558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林順隆環島蒐集各鄉鎮的代表歌曲與故事。圖╱林順隆提供 林順隆教印度學子玩布袋戲偶。圖╱林順隆提供 林順隆為每個足跡留下紀錄。圖╱林順隆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圖╱林順隆提供 退休生活能有多精采?電子工程師林順隆環島蒐集台灣本土故事,也隨性而往,走入書法、月琴、布袋戲的世界,不只拜名音樂人陳明章、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為師,還教印度偏鄉孩童唱〈點仔膠〉,創造不可思議的第二人生。 在國家科技研究單位服務10年,再到手機研發公司服務直到副總退休的林順隆,今年65歲,雖然前半生與理性的科技為伍,但感性的藝術也陶冶他身心多年,笑說兒女是他的啟蒙老師,「女兒讀美術班,兒子讀音樂班,送他們上學時老師要我跟著一起。」退休後他報考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因為作品已入選全國百大油畫大展及法國沙龍展而順利錄取,當時還帶著博士候選人的身分,但念及學歷已無意義,索性全心放在碩士藝術領域。 「藝術史讀多了,往往會發出疑問:我們的歷史又是怎麼樣的呢?」他對台灣充滿好奇,很想解開謎題,畢業製作就選了用錄像的方式,搭火車拍攝縣市景致,以慢8倍的速度體會台灣美感,「普悠瑪火車速度快,反而捕捉不到細節,我覺得人應該慢活一點。」他有感而發。 期待作品在每一個月台播映,有人能分享當地故事,演奏本土音樂,他接觸了月琴,一種能對應南管、北管、客家調、師公調和歌仔戲的原創樂器,最重要的是,本是音痴的他因此重拾對音樂的喜愛,學了一年基礎,報名陳明章的月琴班,一練就是3、4年。讓錄像在全台播映,是個龐大的計畫,在徹底實踐之前,他想用月琴和布袋戲偶,先為家族記錄故事,所以報名陳錫煌的課,學自製及操作布袋戲偶。 音樂外交 童謠改變人生 學了布袋戲,認識汐止動態閱讀協會的花格格劇團,受邀帶月琴老師、茶師去展示錄像。正好,劇團長參與了一項去印度表演藝術給孩童看的計畫,問他要不要一起?過著率性人生的他,立刻答應,且沒有任何準備的赴約,一走就是50天。 每次旅行他都攜帶月琴,方便練習及自娛,不料在印度,一件讓他吃醋的事使月琴派上用場,他說:「團員中法國來的藝術家帶著黑管演奏,和孩子相處得特別好,有歡笑、有擁抱,反觀找我們的孩子,都是為了討錢和巧克力,很羨慕他們。」練月琴時就突發奇想,教民宿老闆的孩子唱〈點仔膠〉,有興趣的人從1個、2個到聚集20個、30個,雖然語言不通,卻發音準確,讓他成就感倍增,也多了一個夢想:促成兩地上千孩童一起唱童謠。 在印度,還有件讓他印象深刻的事,有次參訪寺廟,興致一來,演奏了月琴,引來警察關注,5個警察將他帶到雕像旁,彈唱後列隊拍手!「他們對音樂家好禮遇!我當時想,如果來之前多做點功課,學了印度曲子,也許更受歡迎。」從此他對音樂交流多了一分憧憬,後來在法國藝術家把黑管和月琴結合後,更一起用〈四季紅〉、〈點仔膠〉博孩子們的心。 讓林順隆最難忘的一句話,是兒子虧他:「爸爸,〈點仔膠〉應該是你這輩子最大的成就!」即便如此,他對本土音樂充滿了信心,表示台灣人一定要學會自己的樂器,且至少會唱鄧雨賢的代表曲:〈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和〈雨夜花〉,簡稱四月望雨。 環島走讀 為台灣做更多 因為不解台灣許多地方「繁榮後不見人文藝術的興起」,他還計畫用騎摩托車、自行車、搭火車、划獨木舟等方式環島,發起「368書店計畫」,走遍368個鄉鎮,產出網路日誌、詩篇、圖畫、攝影、錄像、展覽及各類戲劇歌舞,最重要的是蒐集台語歌曲,將過程記錄在臉書,所有文字化作生命詩篇,樸實又動人。 日前他走訪鶯歌,納悶怎麼沒有屬於鶯歌的代表曲?開始思考如何創作,他就是這樣樂此不疲的行動派,生活目標放在探索生命及如何為台灣做得更多。 他不是文史工作者,卻能投入這些行動,是因為不斷學習的緣故,他說,持續學習會讓曾經膠著、裹足不前的事找到出口,如有跳舞障礙,學了車鼓舞就不再僵硬;學剪接紀錄片,主題設女兒最悲傷的時刻,才明白孩子多麼厭惡讀書考試。「停止學習才是你真正老的時候。」林順隆分享他的座右銘,還表示已報名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要為台灣寫月琴史!未來也考慮將蒐集到的神話故事做成繪本。 每一天都有新夢想誕生的他,歡迎年輕人一起為這片土地留下值得紀念的故事。 前一篇文章 文化繪本 建立新住民子女自信 下一篇文章 【銀髮紀錄片】 閃耀長者光采 熱門新聞 01如水的歌聲2025.10.1902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3【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4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5祈福.勝尾寺2025.10.2006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7【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8【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9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10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家捐創作義賣 助失依兒有家 部落全家福 鏡頭捕捉原鄉情感助視障讀圖表 盲博士創電子平台導演著青蛙裝 下水拍攝產業記憶35年熱心義工 從哥哥被喊到叔叔 阮虔芷樂奉獻 凝聚企業家做公益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