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 會客室】 我的爺爺 蔣渭水

文/陳復(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 |2019.10.21
4290觀看次
字級
蔣朝根老師(左)與爺爺蔣渭水的跨時空合影。(陳復教授提供)

文/陳復(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

蔣朝根老師是日治時期民主先賢蔣渭水先生的孫子,當他出生時,蔣渭水已經去世二十年,祖孫根本沒有見過面。

童年時期,他一直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家裡的廳堂長年高掛著兩塊蔣中正與行政院題寫著「民族正氣」和「志慮忠貞」的匾額?然而匾額右側被紀念的人名,在噤聲與壓抑的戒嚴歲月,卻是個「不能說的名字」。充滿謎樣的祖父雖然素未謀面,卻如同自己的名字「朝根」,一直吸引著他去探問源頭,冀圖尋覓失落的家族記憶。蔣老師因此踏上了追尋祖父行蹤之路,開始梳理各種有關蔣渭水的文獻與文物,企圖跟爺爺隔世相見。

後來,他讀到前監察委員黃煌雄出版的第一本研究蔣渭水的專書《台灣的先知先覺者:蔣渭水先生》,開始對爺爺悲憫的胸懷、前衛的思想與無畏的膽識所折服,他不禁感嘆:「這樣一個社會運動家,不該只出現在冰冷的教科書中,歷史應該要很有溫度。」也因此積極透過導覽巡禮、立體動畫甚或音樂劇的型態來轉換歷史,讓大家感覺到,蔣渭水就是真實生活中的人。他舉例說,「蔣渭水的思想很先進,當我們在替無殼鍋牛爭取權益時,其實他很早就曾推動『借家人同盟』,要求政府補貼屋主,讓屋主不能隨意漲價,要照顧租屋的人。」

蔣渭水九歲受業於秀才張鏡光,獲得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薰陶,後來考上台北醫學校,畢業後擔任醫生,認識了當時的仕紳林獻堂,共同籌組台灣文化協會,扮演文化啟蒙者的角色。之後,他進而展開政治社會改革,組織台灣民眾黨,向當時的台灣總督府提出各項改革主張,被視作最重要的反殖民運動領袖,更被譽為「台灣的孫中山」。他因為替台灣社會爭取權益多次進出監獄,卻把監獄當成了「社會問題研究所」,看到流氓嘲笑同樣被關在監獄裡的妓女,蔣渭水不禁感嘆,同是殖民統治錯誤政策下的產物,自己身為流氓怎麼還在嘲笑別人?

蔣朝根老師說:「我透過史料發現,我的爺爺其實是一位滿感性的人。」蔣渭水不只關懷台灣人被殖民的處境,希望幫大家從日本殖民者的手中解放,更希望婦女從父權的掌控中解放,勞工從資本的壓榨中解放,農人則應該從地主的剝削中解放。他短短四十一歲的生命,對社會改革付出了巨大的熱情,卻因為因傷寒過早離世,當年的革命夥伴張晴川形容他離世時「傷心身外一無餘,剩得蕭條數卷書,兒女遺孤猶在讀,親朋同志痛何如」。他留下弱妻與稚子,租來的房舍被追討,連家中唯一值錢的電話都被拿去抵債,可見得他是如何奉獻出所有給自己的同胞。

蔣朝根老師希望能讓更多青年學子認識蔣渭水,因此這陣子在台北與宜蘭辦理了多場「大家來讀冊」的讀書會與讀報社,閱讀他親自撰寫的文字,以及由畫家劉洋哲先生所繪的《蔣渭水畫影集》,並重製當年蔣渭水辦《台灣民報》的新年特大號,讓青年學子了解這片土地上曾經有過如此傳奇的豪傑,並從中深思自己該如何做人。蔣朝根老師表示:「當年我家裡一直掛著這兩塊匾額,卻沒人告訴我們裡面感人的故事,這是很悲哀的事。」他希望藉由這些歷程,既跟自己的爺爺再相見,也能讓青年學子通過認識蔣渭水,成為一個關懷社會的知識份子。

10月21日星期一早上8:15—9:00,陳復教授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節目「幸福心理會客室」,邀請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蔣朝根執行長暢談「我的爺爺蔣渭水」,歡迎收聽FM101.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