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沙鹿訊】四十歲家住台中縣龍井鄉的張姓婦人,月前騎機車外出時,曾發生車禍意外撞擊到腦部,由於沒有嚴重外傷與異狀不以為意,近來卻不堪頭痛困擾,前往光田綜合醫院求診,醫師問診發現有顱內壓升高的可能,電腦斷層證實是左側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所致,經顱骨鑽孔手術及引流治療後,患者已康復出院。
神經外科醫師張哲浣表示,頭部遭外力撞擊又沒有明顯外傷的患者,常會詢問會不會有嚴重的「慢性出血」或「後遺症」?其實,「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即是其中較常見、且危險的後遺症,人的腦部是包在顱骨內的三層腦膜之內,此三層腦膜有硬腦膜、蜘蛛網膜和軟腦膜,而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就發生在最外層的硬腦膜,與中層的蜘蛛網膜之間,形成包膜,當裡面的血腫越來越大,就會壓迫腦部導致腦壓升高,若診斷太晚,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腦部損傷,甚至死亡。
此症可發生於各年齡群,好發於五十至六十多歲族群,通常會發生在一側大腦,也有可能兩側同時發生。其發生原因,約有六成可追溯為小型頭部外傷造成,如外力撞擊或擦撞等,需注意觀察有無異狀。
張哲浣進一步表示,發生過頭部外傷的患者,至少半年內要小心觀察,最常見的症狀是行為變化及頭痛,不過其表現相當多樣化,容易被誤以為是別種疾病的病人,所以「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又有「偉大的模仿家」的稱號,其症狀有:
一、顱內壓升高的症狀:主要有頭痛症狀,在清晨往往特別嚴重,其他症狀有噁心、嘔吐、頭暈、虛弱、昏睡、精神異常等,在行為變化上如最近舉止習慣改變等,有的病人甚至被家屬送到身心科治療,而在失憶方面,若加上行動遲緩、反應較慢、語言障礙、意識不清楚等現象,則像老年癡呆症。
二、一側或兩側肢體漸漸乏力及步履不穩。
三、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