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要精進,多修心。圖╱香海文化提供
心保和尚
1964年生,台灣台中人。1988年,禮星雲大師披剃出家,同為臨濟宗第49代傳人,歷任鹿野苑、溫哥華佛光山職事及佛光緣美術館美國西來館館長,2004年起擔任美國西來寺住持8年,2013年繼心培和尚後成為佛光山寺第9任住持至今。
圖╱香海文化提供
文╱心保和尚
10/5
《華嚴經》:「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
人會有妄想、雜念,都是因為沒有看到實相。「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我們把自己所想的,認為是真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就是妄想。
遠離妄想,我們才能了知實相。
10/6
「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星雲大師也講:「喜捨攝伏貪欲,行喜捨,可以廣結善緣;慈悲化解瞋恨,修慈悲,可以積聚福德。」
精進可以去除懈怠,可以長養促生種種功德法要,所以善用其心非常重要,讓我們的心用在佛法上。
慈悲、喜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心用在上面,慢慢的心會處於一種境界,心、佛、眾生等無差別。
(摘自《雲居晨悟:心保和尚過堂講話》,香海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心保和尚
1964年生,台灣台中人。1988年,禮星雲大師披剃出家,同為臨濟宗第49代傳人,歷任鹿野苑、溫哥華佛光山職事及佛光緣美術館美國西來館館長,2004年起擔任美國西來寺住持8年,2013年繼心培和尚後成為佛光山寺第9任住持至今。
由於家有佛堂,自幼熏習佛法,先就讀佛光山佛學院,後皈依星雲大師,秉持人間佛教「處處可修行」的法門,以空為樂、以無為有,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以及「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四給,與佛法相應。
以「人才培養」與「發展本山及各地道場特色」作為弘法二大方針。認為沒有天生的釋迦、沒有自然的彌勒,只要不放棄、肯學習,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