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之道】 與人相處,如何培養普賢隨喜心?

文/法鼓文化編輯部 |2019.09.29
2360觀看次
字級
《普賢菩薩50問》,法鼓文化出版)

文/法鼓文化編輯部

在實踐菩薩道的過程中,難免崎嶇不平,但無論際遇如何,普賢菩薩總能善用其心,以善念、隨喜的心來轉化因緣,因此無論到哪裡,都能適時帶給人光明與溫暖,就像他的梵文名「遍吉」,是無所不在的光、無處不有的慈。

不過,要時時保持歡喜愉悅的心情實在不容易,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火氣也大,而瞋怒嫉妒的心就像一把無明火,不只身邊的人無端受到波及,往往瞋心一動,第一個受傷的便是自己。

「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華嚴經.普賢行品》中,普賢菩薩告訴與會大眾,在實踐菩薩道的路上,他不曾見過任何一位菩薩生氣或者不耐煩,因為「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不只念佛、布施的功德都沒了,還會引發不能聽聞正法、諸多疾病等九十二種障礙。因此普賢菩薩特別重視「不起瞋心」這個修行法,而他的法寶就是「隨喜心」!

隨喜,是普賢十大願的第五願,也是轉化瞋怒、嫉妒最好的一帖藥。當我們對某人感到憤怒時,與其生氣吵架,兩敗俱傷,不如送給對方一份禮物,這個禮物可以是一個安慰的眼神、一句佛號、一首詩或一個擁抱等,這些都是普賢菩薩隨喜心、慈悲心的展現。

下次當你怒不可抑想吵架時,不妨練習當普賢菩薩的左右手,為對方送上祝福與寬慰,遞出禮物的同時,其實也回饋了自己一分吉祥幸福。

(摘自《普賢菩薩50問》,法鼓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