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的睡眼惺忪已被縹緲煙波間載浮載沉的黃山喚醒。千松萬石,任意矗立,黃山松及花崗岩以千奇百怪的姿態爭相獻媚,不過其中當屬迎客松以及飛來石位居狀元。迎客松以敞開的手臂向遊客生長,有種歡迎的意味;飛來石則因下窄上寬的模樣霸占一地,引起了無限的遐想。圖/林冠宏 新北市中和中學二年級
文/林冠宏 新北市中和中學二年級
晨起的睡眼惺忪已被縹緲煙波間載浮載沉的黃山喚醒。千松萬石,任意矗立,黃山松及花崗岩以千奇百怪的姿態爭相獻媚,不過其中當屬迎客松以及飛來石位居狀元。迎客松以敞開的手臂向遊客生長,有種歡迎的意味;飛來石則因下窄上寬的模樣霸占一地,引起了無限的遐想。
黃山兩有大主峰,分別是蓮花峰及天都峰,為了讓生態取得平衡,所以個別開放五年輪休。在攻頂蓮花峰的同時,來自廣播的警告讓人心悸,幸好沒有午後雷陣雨的掣肘,畢竟路途顛簸坎坷。然而行走的每一刻,雲海占據了視野的一大部分,眼前景象好似千島湖,水位漲潮不定,如眺望險峻山谷中建造的賓館,又宛如瓊樓玉宇般,若隱若現。令人折服的黃山有了雲霧的縈繞,其實不失溫存,我每一次的閉眼都是萬般不甘願,深怕與一時半刻乍現的美景錯過。
攻頂後,一路的艱困彷彿雲煙,唰地,就被此次的美麗邂逅帶走。環顧山巔四周景況,黃橙色的綿延山脈有些許綠意點綴,時而薄雲遮蔽,構築一幅波瀾壯闊的山水畫,當下我只冀盼時間凍結,我想將它細膩的刻劃進腦海中。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對黃山做出評論:「薄海之內,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簡潔精湛的說法,後又總結一句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可說將黃山的地位擢升到無可匹敵的狀態。
猶記在人潮川流不息的緊湊中,總是能看到挑夫為了家計,更為了黃山吃食,不辭辛勞的以厚實的肩膀挑起沉重的擔子。微薄薪水的背後是冒著老年膝蓋衰壞的風險,汗水落下石階的剎那,比黃山更高的欽佩油然而生,這樣的思維,讓我羞恥於曾經的浪費。
邂逅黃山自然是絕美的回憶,然而挑夫佝僂的背影更讓我深思旅行的意義,我們專注於眼前的驚豔,卻忘記關照周遭擦身而過的沉默。我想,沒有挑夫,將不存在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