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發布修訂「補助國中小活化教學與多元學習作業要點」,新增計畫補助偏遠學校每年最高二十五萬元,鼓勵大專院校教師組成團隊協助發展課程,也補助每年最高十萬元招募教學訪問教師,以達課程教學經驗傳承目的,政府用意雖然良好,但對解決偏鄉教師根本問題,仍有段差距。
偏遠離島地區學校的教師流動率高,是造成學校課程無法穩定發展與教學經驗難以精進傳承的主因。大專院校教師團隊與都會學校訪問教師的進駐,只是短暫外力支援,或許能收短期效益,但對於學校校務正常運作與長期經營,還是得靠穩定的師資結構,才能發揮深耕教學的效益。
偏鄉學校因為交通住宿不便與行政工作繁重,導致正式教師外調率高,代理教師招聘不足,師資不穩定條件下,課程教學自然難以卓越提升。雖然「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已經立法通過,但子法尚未施行,無法發放偏鄉教師久任獎金,政策牛步,沒有誘因,造成留不住人才及師資荒窘境。
政府除了加快腳步讓相關配套措施盡快上路,也應考量偏鄉學校特殊條件,提高或補足教師編制,且優先培訓當地人才,在地服務可減輕交通住宿負擔,長久留用機率就提高。而針對繁瑣沉重又非教學專業的行政工作,可朝行政人員專職化與多校業務合併共聘方向作規畫,讓教師可以專心於教學領域。
郎英(台中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