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果肉及豆殼禁令,導致可可果價格大跌。圖/江國豪
【本報屏東訊】屏東近年積極推動可可產業,目前全縣種植面積達二百五十六公頃,然而去年十月衛福部以有食安疑慮,針對可可果肉及豆殼發布禁令,可可果無法整顆使用,也導致加工製品尚無法販售,不少產品更遭到查扣,讓業者人心惶惶,而可可果每公斤價格也自三、四十元大跌至二十元,甚至有農民已考慮將可可樹砍除。
可可果經醱酵、乾燥等加工程序後,種子即為巧克力製作原料,不過衛福部認為果肉及豆殼非傳統食品,能否食用存疑,需農委會及業者提出佐證才能解禁。
立委鍾佳濱昨天召集農委會、衛福部、屏東衛生局、學者、廠商及農民,召開「可可作物全產品的利用障礙」座談,認為原產地南美洲果肉可鮮食,但在台灣卻有食安疑慮,甚至連可可茶包都不得販售,宛如「蝶豆花」翻版。
阿信農場經理呂宛蓁表示,種子包含種皮、種仁和胚乳,國小課本都有教,現在說可可的種子可以吃,但種皮不能吃,對於衛福部的觀點非常不能接受;可可精緻的過程中,要完全去掉種皮根本不可能,屏縣府也大力推廣可可產業,但如今卻有觸法疑慮,令產業界譁然,希望能早日解禁。
目前農委會農試所已針對可可果肉、豆殼等部位的食安問題協助蒐集相關資料,包括市面流通情形、食用方式、輿論情形及對於國內農民經濟效益等,預計九月底函送衛福部進行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