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肉、豆殼食安疑慮 可可果使用禁令 重創價格

 |2019.09.06
2636觀看次
字級
可可果肉及豆殼禁令,導致可可果價格大跌。圖/江國豪

【本報屏東訊】屏東近年積極推動可可產業,目前全縣種植面積達二百五十六公頃,然而去年十月衛福部以有食安疑慮,針對可可果肉及豆殼發布禁令,可可果無法整顆使用,也導致加工製品尚無法販售,不少產品更遭到查扣,讓業者人心惶惶,而可可果每公斤價格也自三、四十元大跌至二十元,甚至有農民已考慮將可可樹砍除。

可可果經醱酵、乾燥等加工程序後,種子即為巧克力製作原料,不過衛福部認為果肉及豆殼非傳統食品,能否食用存疑,需農委會及業者提出佐證才能解禁。

立委鍾佳濱昨天召集農委會、衛福部、屏東衛生局、學者、廠商及農民,召開「可可作物全產品的利用障礙」座談,認為原產地南美洲果肉可鮮食,但在台灣卻有食安疑慮,甚至連可可茶包都不得販售,宛如「蝶豆花」翻版。

阿信農場經理呂宛蓁表示,種子包含種皮、種仁和胚乳,國小課本都有教,現在說可可的種子可以吃,但種皮不能吃,對於衛福部的觀點非常不能接受;可可精緻的過程中,要完全去掉種皮根本不可能,屏縣府也大力推廣可可產業,但如今卻有觸法疑慮,令產業界譁然,希望能早日解禁。

目前農委會農試所已針對可可果肉、豆殼等部位的食安問題協助蒐集相關資料,包括市面流通情形、食用方式、輿論情形及對於國內農民經濟效益等,預計九月底函送衛福部進行審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