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今日明日的港台想像

文/王靖(文史工作者) |2019.09.03
1417觀看次
字級

文/王靖(文史工作者)

港獨、台獨連線這些年來在不少人口中、心中不時會隨著時勢的推移和變遷,而有不同訴求和想像,充斥在難以計量且有若浮萍乃至泡沫的訊息裡,來得快去得也快,或可用另類大數據的概念來理解,這些訊息的共同組成元素就是香港出問題了,以亂止亂抑或以暴易暴,一再在街頭展現;至於各自理解的大是大非,或小得小失,就成為各個不同群落各持不同理念的萬花筒,至於反中的楚河漢界倒是相當鮮明。未來如何想像實在不容樂觀,甚至有如「塔西陀陷阱」,似已來到眼前,悲劇的根源也就在此。

「塔西陀陷阱」講得更直接點,就是整體社會特別是政治領域裡的公權力行為就算是為民造福,但因失去民間信任,都不會收到正面回應;然而事態何以會走到這個地步,這就不宜單從街頭抗爭來論斷,而是要從香港以及港人自回歸以來遭逢的種種挑戰來檢視。從而理解街頭暴力之所從來,除了社經結構失衡之外,更嚴重的還在認同的失落,傳統倫理和家國概念的流失。其中又以知識精英更為顯著。

若對時局憂思,且願深刻思考者,還可以看到:港台兩地有不少人又不免於感受到危機似將紛至沓來,以為事件已難善了,往日以及未來的美好似皆惘然。反向認定中國大陸因素壓制了過往在殖民時代曾經相對擁有的優越感,有心無心,這當然是誤解和誤導,加上偽訊息肆虐,歷史脈絡橫遭割裂;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對港台既得利益者更是焦慮和疑懼,惶惶不可終日,以致不惜以各種手段反中。

這些日子可以看到反中手段已由勇武暴力,轉向「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而這只是理性的期待,然而激進者絕無此想,而是長期抗爭的策略轉移;然而在民族感情上,正有如張愛玲面對未來曾很感性地說:「我們回不去了!」至於家國的體現更在故鄉和鄉愁,是耶?非耶!

魯迅在〈故鄉〉一文中說,「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歷經滄桑,天何言哉,日頭依然,但世代變了,人與人也回不去了嗎?故事的發展告訴我們:「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牆。」

以此來看待港台兩地似緊又遠的互為關懷和擬想,今日香港竟是明日台灣?有多少人會肯定,以為脣亡齒寒;又有多少人會質疑,這不只是體制內以及和現實的抗爭;也更要看到這原是國境之內的抗爭,卻有國際霸權的陰影在起乩。

曾角逐特首的財政司前司長曾俊華認定,「只有真相,才能讓香港重新上路」。他並引述印度甘地所說,「『以眼還眼、只會讓天下盲目』,只有寬恕與和解,……大家都是香港人,是住在同一屋簷下的一家人」。

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王澄烽卻說:「不是我們不想收科,而是因為愛,我們更不能收科。」(「收科」是廣東話,此處意謂收兵)「我們無一不想回家,但……何處是吾家?」

「香港是我們僅有的歸宿,這裡有我們願意為之奮鬥的人。……不過,若然運動失敗,從此以後,這裡不會再是我們憧憬的香港。」然而「兩制」不能只有香港或台灣,孰令致之,脈絡總是很清楚的,明天的悲劇已自不難想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