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
南宋(1127~1279)╱絹本設色╱高176.8公分寬79.2公分╱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所載:在補陀洛迦山的一場法會上,佛陀正要說陀羅尼法門時,大地突然震動,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大眾正感到疑惑,總持王菩薩即起立合掌問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誰所放?」佛陀回答:「是在座中的觀世音自在菩薩。」
這時,觀世音菩薩從座起身說道,在無量億劫以前,他聽千光王靜住如來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心生歡喜,發願要利益一切眾生,於是長出千手千眼。這即是〈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簡稱〈大悲咒〉)名稱的由來,也是觀世音「千手千眼」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