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知義台南報導】處理燒燙傷五字訣「沖、脫、泡、蓋、送」,逐漸深印在民眾腦海中,但是成大醫學中心外科部提醒大家,夏天沖、泡步驟使用的水源,白天不要使用溫度較高的自來水,也不要在冰水中加鹽,否則有害無益。
外科部主治醫師陳琮琳表示,燒燙傷為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無論症狀輕到紅腫疼痛或水泡形成,或重到全層皮膚壞死都有可能,但民眾一定要有處理的概念,就能有效且適當的急救傷口,絕對可以減輕燒燙傷的嚴重度。
陳醫師指出,沖和泡最常使用的往往是自來水,不過最近室外溫度在台北高達三十七度左右,南台灣也達三十四度,在此環境下自來水,若用來當作受傷皮膚的冷卻效果會不彰,甚至是傍晚的自來水塔或受熱的水管,都是反效果的高溫自來水。
最好的水源,是使用冰水或冰塊來冷卻傷口,確實會讓體表熱源快速去溫及減少疼痛效果,其中使用冰塊的最佳時間,是冰敷二十分鐘,若燒燙傷超過一小時,才讓傷口冷卻會導致傷口血流量不足,或使用冰塊加鹽,溫度會降到零下六度,也會出現凍傷的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