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蛙工作室成員(左起)林侃眉、吳健毅、李
庭欣講述《抓誑新聞》的意義。圖/阿普蛙工作室
文/彤彤
天底下最開心的工作,莫過於一邊玩還一邊有錢賺,除了當潛水教練、
滑雪教練、派對活動設計師……其實社會上還有很多創新的工作模式,
也同樣具備這種好玩又好康的特性,以下就介紹兩個自行創業、
邊玩邊賺錢的案例。
阿普蛙工作室
社會議題變桌遊
幾個愛玩桌遊的年輕人,個個有社工、心理等專業背景,沒想到一場太陽花運動,讓他們離開原本安全的軌道,積極投入開發包含社會議題、教育意涵、公民意識、打假新聞……等主題桌遊,結果大受校園歡迎,不但演講、課程接不完,每天的行程更在遊戲中度過。
阿普蛙創辦人吳健毅,自承原本是順從社會期待的乖乖牌,台大心理系畢業後,做過政治人物助理、擔任過編劇,對人生方向並不十分確定,閒暇時就和擔任家扶中心社工師的國中同學林侃眉組成「桌遊讀書會」,和一群愛玩桌遊的專業人士,樂在遊戲氛圍中。
太陽花運動帶來省思
2014年,發生太陽花運動,這幾個25歲左右的年輕人除了走上街頭,對人生的藍圖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隔年,四位好友決定返回故鄉基隆,自行創業桌遊工作室,致力把公民教育融入桌遊體驗,讓大人小孩都能在玩樂中培養公民意識,產生更多與社會的連結。
「取名阿普蛙(Wa'sUp),就是鼓勵井底之蛙往上跳的意思。 」阿普蛙共同創辦人林侃眉坦言,台灣升學主義盛行,孩子通常不被鼓勵獨立思考,但108課綱實施後,教育核心強調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教育思維重視素養更勝於背誦,老師的教材和教法都必須和以往不同,因而對老師和學生都形成莫大挑戰。
桌遊學問大功用也多
吳健毅和林侃眉看過外國影片,有老師利用《世界和平遊戲》(world peace game),帶領國小生思辨公民議題,這讓成員們找到靈感,除以市面上現有的桌遊為教學媒材,也開始和一些公民組織或老師合作,共同開發遊戲,如「大政治家:選戰風雲」這款桌遊,即是和一位公民老師和一位數學老師配合教案而進行設計的。
隨著經驗的累積,阿普蛙開始獨立設計議題遊戲,短短數年中,推出不少叫好叫座的桌遊產品,像是希望參與者了解媒體環境而設計的「眼球爭奪戰」;後來更進一步和公民團體台少盟合作設計增加學生媒體素養的「抓誑新聞」;討論土地開發和土地正義並提升對在地環境了解的「寶島大開發」;針對藝陣文化設計的「拚陣頭」;以及思考家庭意義和家人關係的「家分題」……都能讓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在遊戲中展現自信、思考策略、表達能力及團體合作。
嚴肅議題也能輕鬆玩
這一款款結合課綱素養、關懷社會、具有公民意識的桌遊遊戲,經過口耳相傳、媒體報導及巡迴全省走透透示範教學,令不少老師眼睛一亮,引進課堂做為教材輔具,因而可以和國中生討論安樂死、都更、廢核、同性婚姻……等議題,也可以透過以勞資雙方和職場為主題的「畜式會社」遊戲,和國小生討論經濟、勞動權益、生涯……等議題。
除了和教學單位合作,阿普蛙也會帶領教師研習團隊,教導老師們如何將遊戲應用於教學、班級經營上。另外,他們也常到公部門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創新形態的員工培訓,從過程中發生的衝突、兩難、矛盾,讓員工們看見部門裡同事間的溝通問題。
吳健毅說,雖然阿普蛙屬微型創業規模不大,但已足夠養活三個員工,同時也有固定合作的桌遊老師班底,以及能夠把生硬、嚴肅、複雜的議題,轉化成好玩又能學習、思辨的遊戲設計團隊,更重要的,工作內容主要就是教老師或帶著同學怎麼玩,所以可以說是邊玩遊戲邊賺錢,就算錢賺得不多,但至少每天都活得很開心、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