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甲子歷史的高雄岡山空軍眷村欣欣市場,因市地重劃必須面拆除搬遷的命運,讓許多岡山人充滿各種眷戀與不捨。這座對新岡山人與老岡山人充滿庶民文化痕跡的傳統菜市場,絕對有資格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如今仍得面臨拆除,等於抹滅地方庶民文化。
成立於一九五九年的欣欣市場,係當時在地岡山人生活艱困,空軍司令部要求攤販們進入眷村,附近劉厝居民每日肩挑農漁產品來此叫賣。當時市集周遭都是軍眷村,人潮絡繹不絕,生意興隆 。所以這座老菜市場並非只是一個簡單的菜市場,而是保存了地方多元族群的人文記憶。
隨著時代的演變,欣欣市場南邊的劉厝歷經過數次人口移入與徵收後,成為眷村前環繞的消防水池。
欣欣市場最初始的位置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其圓環的中心就是這一個消防水池,以此作為散開的菜市場,形成周圍的各個村落。市場旁邊至今還擁有一口屬於原本劉厝聚落的大井,供應大家日常生活起居用水。
二○○七年時,因國防部為第八十七期都市重劃而計畫拆除欣欣市場,經攤商抗議保留至今,只是目前儘管還是有人前來消費購買,但已不如過往動輒百攤的榮景。隨著環繞市場的眷村陸續遭拆除、搬遷、改建,那些詮釋著岡山意象的風景,隨著時光遠去而不被記憶;那麼,這一個幾經攤商抗爭留下的老市場,其實更不能拆除。
欣欣市場乘載著岡山特有的庶民記憶,又保留了幾代族群間彼此共存共榮的意象,一旦拆除,關於岡山的歷史追溯,將缺少一道最關鍵的入口,後代岡山人又該如何去認識地方、想像地方?
這樣具有特殊木桁建築、代表不同族群生活、庶民生活文化的市場,還是全台唯一僅存的圓形建築市場,在在顯示它重要的時代意義。
一年多來,地方有識之士為保留欣欣市場多方奔走,四次向高雄市文化局提報為文化資產,但都被以不具法定文資身分而「不予列冊」駁回,也成了當地文化界心中的痛。
黃福鎮(高雄市/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