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17 街頭美食王崔洛伊拍紀錄片 關懷社會邊緣人

楊慧莉 |2019.06.22
3192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多年前捨棄五星飯店行政主廚頭銜,將美食以快餐車的形式開進街頭服務人群的韓裔廚師崔洛伊,2016年因其對食物平權的主張和努力,成為《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之一。最近所拍攝的紀錄片《破麵包》因探討美國弊病叢生的食物系統,讓他再度成為媒體矚目的焦點。在其多年的廚師生涯中,崔洛伊不只想以美食取悅大眾的胃,更想喚醒眾人那顆關懷弱勢族群的同理心……

為所當為 照見食物系統的陰暗面

崔洛伊(Roy Choi,1970-)出生於南韓首爾,兩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成長於南加州;青少年時曾走偏,結果讓雙親送去軍校接受磨練;二十四歲大學畢業,徒有哲學系學位,卻對人生充滿惶惑,後來因迷上艾默利.拉加西(Emeril Lagasse)的美食節目而去念餐飲學校,從此走上主廚生涯,讓他有感而發「 拉加西救了他」,並一路做到比佛利山莊希爾頓飯店的行政主廚。

樂當街頭廚師

不過,崔洛伊卻在二○○八年捨棄了五星主廚的光環,投入街頭快餐車「Kogi」的經營,賣起物美價廉的韓式煎玉米捲,因善用社群媒體的傳播力而打開知名度。隨著餐點大受歡迎,生意蒸蒸日上,不僅改變人們對餐車食物不美味的觀感,也因而掀起了一股快餐車運動,他個人也很快的成為家喻戶曉的街頭美食王。

對崔洛伊而言,走入人群,服務街頭鄉民,一切順理成章。在成為廚師前,他總是對社會不公頗有感觸,年輕時常加入遊行,支持非營利組織;當人生頓失目標時,他當義工。開快餐車之舉,讓他豁然開朗,明白自己要當街頭大眾的廚師,而不再只服務高檔客群。

快餐車後,崔洛伊與人合夥開了餐廳 「LocoL」,希望能以可負擔的價格提供全美一些窮鄉僻壤的貧困居民較健康的速食,同時雇用當地窮困潦倒的居民,讓他們獲得可餬口的生計,即以一個更正面而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取代傳統速食業。

拍片呈顯問題

崔洛伊深感美國的食物系統大有問題,一些貧困地區的有色人種社群常常吃不到好食物,覺得應該予以解決。多年來,他不僅以自己的本業身體力行改善之道,也不斷透過很多電視節目,探討社會的食物議題,可惜都沒人買單,讓他幾乎要放棄了,直到品味頻道(Tastemade TV)和KCET廣播網找上門,才見到一線曙光。

當時,他早已準備好,首肯後,隨即與導演碰面溝通,崔洛伊接著拋出許多題目,結果拍攝出一部六單元的紀錄片《破麵包》(Broken Bread),藉以探討殘破食物系統的解決辦法、深入挖掘美國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如貧窮、幫派暴力等,同時也記錄以行動推動改變的人,如在社區發送新鮮水果的人、雇用前街頭幫派分子以給人自新機會的非營利組織「老鄉工業」(Homeboy Industries)創辦人、協助染毒者或街頭浪子的麵團女披薩店老闆。

拍攝過程,崔洛伊和合作夥伴秉持著一般人可能對糟糕的食物系統或所顯現出的不公不義有所不知的心念,盼紀錄片能鼓舞人心,讓人相信即便問題叢生,但透過想像不同的做法,解決之道可能就可呼之欲出了。

回歸基本人性

他們在第一集展現了美國食物文化的多樣面貌,讓人同理感受劣勢者在沒有任何資源下的處境,想像沒有好食物可吃的窘境,像是有些印第安保留區毒品氾濫,還充斥著吃了會肥胖、不健康的加工食品,不過保留區的問題,拍攝團隊希望能在《破麵包》第二或第三季時進一步探討。

崔洛伊認為社會劣勢者的問題未必是同屬社群裡的人的錯,但如果對他們的問題了解後卻仍不聞不問,就不盡人情了。畢竟,不管什麼人,在一天結束後,都該回歸最基本的人性。

至於寄望節目本身能產生什麼樣的迴響?崔洛伊表示,如果有更多的金援流入貧窮社區、吸引義工前來協助,或是讓人想到弱勢族群或公益組織所開設的餐廳用餐等等,這些都很好,就算沒有,讓人掬把同情之淚也不錯,因為這代表觀眾的心被打開了。

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讓人開始關心社會邊緣人,並把食物系統不公義的現象變成關注的話題,然後先在學童的營養午餐上反映出改善成果,讓他們吃到用新鮮食材烹調的餐餚,而不再只是加工食品,把這些好事變成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如果還有更多的節目支持好的食物理念,那將是他最開心見到的。

成功思維 人生沒有真正的失敗

拍攝《破麵包》對崔洛伊而言,水到渠成,一切都是這麼自然。事實上,當他決定走入街頭開快餐車,他的人生就已定調,即成為一位有社會良知、關懷弱勢族群的廚師。在紀錄片中,他如此旁白,「我所處的城市街頭有許多邊緣人、失去希望的人,以及自認沒有未來的人,我了解他們,因為我是過來人。」

創業的初心

當年走偏、徬徨街頭的處境讓崔洛伊能感受都市邊緣人的困境,於是他在多年後從創業生涯中一步一腳印的落實他的社會責任、付出對弱勢族群的關心。

因此,有別於一般生意人,他不以賺大錢為主要目標。近十年來,他從經營快餐車,到開設幫助當地弱勢社群的實體餐廳「LocoL」,近來又開了一家頗具人文氣息的餐廳「Best Friend」(好朋友),在「Best Friend」投入數百萬美元的資金,有強大的支持系統,還有很多藝文人士可邀約助陣。

儘管生意愈做愈大,崔洛伊一路走來卻始終如一;做出讓人吃了會開心的美味佳餚,是他創業的基調。他不做特別的企業計畫,對於合作關係也了然於胸,因為他所作所為只在給人歡喜、照顧人,追求的是一種有別於現金的流通,即讓連結、愛、滋養和關懷照顧,在生意往來中川流不息。他用自己的專長去扶持身處逆境之人,也同時向逆增上遊的人學習。對他而言,這才是所謂的生意,包含了各種迷人的面向。

成功新定義

顯然,崔洛伊的生意經,所創造出的是一種有別於其他餐飲業的社會企業。十年的創業生涯中,也讓他獲獎無數,包括二○一○年《飲食》(Food & Wine)雜誌的最好廚師、二○一六年《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

創業過程中,崔洛伊也非「一帆風順」。去年他終止了與「線上飯店」(The Line Hotel)五年的合作關係,餐廳「LocoL」也改變了經營取向;過程中,常有人進諫言。比方說,快餐車在他的創新經營下變成一股風潮時,就有人建議他「應該」抓住機會,擴大經營規模,因為機會千載難逢。不過,對他而言,這不是什麼賺錢機會,而是創造一種生活、文化,可呼吸的東西,他也只相信與街頭鄉親父老建立情誼比什麼都重要。

崔洛伊坦承自己確實經歷過一些小失敗,但他不認為這些失敗的發生是欠缺努力的結果。不過,就算失敗,他仍相信自己的遠見,因為他衡量成功的方式與人有所不同,與其在乎賺多賺少,他更在乎團隊士氣。比方說,走進廚房,員工士氣高昂,生意不好,他也不以為意,但如果員工買醉、士氣渙散,他就要深入原因,看有沒有辦法整頓了。

此外,對崔洛伊而言,旁人所謂的失敗,可能都是帶領人前往下個目的地的必經之路。他也認清萬事萬物皆有消長,即便消失之物也仍有其曾經存在的價值,只要從中汲取經驗,就能開展更棒的新局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