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欣期盼小朋友可以透過柔道,學習正確態度。圖/記者張穎容
【記者張穎容台北報導】柔道教練陳慧欣從熱鬧的台北都市,為愛遠赴花東縱谷,成為台東媳婦,跟同為柔道教練的丈夫在當地基層隊伍散播柔道種子,培育人才,陳慧欣也在三年前及今年帶出一對獲得總統教育獎的「柔道兄妹」林彥呈、林宇涵。
林宇涵三歲開始跟陳慧欣學柔道,從小就非常不服輸,自我要求高,不會覺得年紀小就該被摔,因此每次練習都非常認真,陳慧欣說:「宇涵有次賽前一小時突然發高燒,她還是堅持出賽,最後奪下一面金牌,那種奮戰精神很讓人感動。」林宇涵不但是隊長,也是學弟妹的偶像,大家的精神指標。
二哥林彥呈雖然是個調皮的男孩子,但也很懂事,看得到媽媽的辛苦,常在訓練日記寫下媽媽賣蔥油餅的辛勞;陳慧欣表示,這對兄妹都是很貼心、個性溫暖的乖孩子。
陳慧欣說,剛到台東的前半年,許多小朋友家中的場景,是她在台北不曾見過的,「以前只知道家徒四壁這個詞,到了台東,才知道這樣的場景是真實存在的」,有的小朋友還有頭蝨,讓她紅著眼眶回家跟丈夫訴說。
因此她在柔道隊每個孩子身上,努力教導他們要用正向的態度,面對嚴峻的挑戰,「我不希望大家覺得獲得總統教育獎的孩子,家中都是貧困的,而是希望大家看到這些孩子有多努力,保持正面態度、積極向上」。
陳慧欣一手創立的太平國小柔道隊,成軍邁入第三年,初期相當辛苦,還好有友校願意出借練習用的榻榻米、磅秤,之後也獲得校方、縣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家長們的信任,團隊狀況漸入佳境,一步步締造出成績來,讓陳慧欣直言自己是個幸運的人。
始於禮終於禮 柔道場就是教育課
比賽成績,不是陳慧欣帶隊的唯一目的,她採用趣味化教學的方式,教導小朋友每個柔道動作,因為不希望小選手長大後回想練習的過程,是辛苦且枯燥乏味的;她期盼小朋友在學習柔道的過程中,能建立正確的品德觀,因為這才是基層運動團隊存在的意義。
「始於禮,終於禮」是柔道的精神,踏上柔道場之前就是一連串的教育課程。陳慧欣表示,除了基本的禮節、禮儀,練習前高年級的小朋友會蹲下來幫忙學弟妹綁柔道帶,可以教他們尊重;訓練過程中,小朋友會不斷地被摔倒在地,卻要勇敢爬起來,直到完成比賽,這可以讓他們養成刻苦耐勞的性格。
在孩子們眼中,陳慧欣既是教練也是媽媽,她會不斷提醒小朋友該做的事情,這群小孩也會在母親節送上卡片和鮮花,陳慧欣的手機相簿裡留存著每個孩子的練習身影,「有時小朋友真的會把我錯叫成媽媽」,她說:「我會讓小孩感受到愛,讓他們知道我在乎他們,偶爾才會對他們兇、多一點要求,還好他們能理解,也願意跟我分享生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