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聯合文學提供
公路車小馬(何航順)
1976年生於高雄市、天秤座。國立成功大學理學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MBA。圖/聯合文學提供
文/公路車小馬
就算每天只花三十分鐘騎車,一年下來也有上萬分鐘的累積,一八二.五個小時,雖然距離職業選手有兩倍以上的距離,然而持續踩著踏板對我來說變成習慣。能夠堅持一種孤獨的習慣,以下的能力就會持續培養,在此分享給各位。
❶找到「自己」的意義:「不問騎多騎少,或感覺是否良好,就是騎」,這是環法車王食人魔艾迪.莫克斯的名言。透過踩踏,大腦會使身體讓我們記住:只要練習就有成果。不論訓練成果是好或是壞,有騎就會進步是不變的道理。
❷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只有車衣褲與鞋子,還有安全帽、風鏡、充滿能量的水壺、一台胎壓充足、運轉順暢的單車!每一次練騎,都是自我管理能力的磨練,一種心智的磨練。請你試一試:今天完騎後,準備好下一次練騎的車衣褲與裝備。
❸時間管理能力:再忙碌也能夠像擠乳溝一樣擠出時間。不妨嘗試一下:每天提早三十分鐘上床睡覺,提早三十分鐘起床。持續七天,相信你就能體會到掌握時間的快感。
❹培養想像力:就是意象訓練,騎到腿痠嗎?學楊.福格特對著腿說:「閉嘴!我叫你做就做」,他是史上最年長(四十三歲)打破人類一小時騎乘距離(五十一.一一公里)的車手。挑選一個你喜歡的環法選手為學習目標,想像以他的樣子在騎車。完騎的成就感,會帶給你自信。
❺提高目標達成力:目標由具體的文字與數目來展現。今天騎了二十公里,下一次乾脆點,騎三十公里。當你適度提高目標,心中的標準提升,下次就能完成更高的目標!工作的道理也與此相通。
❻克服逆境的能力:面對逆境時,「只要有呼吸,我就攻擊!」
❼緊咬不放的精神,就像環法五屆總冠軍獾爺──博納.伊諾,而不是遇到難關就退卻:跟生理肌肉一樣,每天透過騎車來鍛鍊心智肌肉,能讓你正面突圍或繞開討厭的事情,朝向終點前進。
❽發揮創意思考:愛因斯坦曾說:「相對論就是我在騎單車時想到的」。持續轉動雙腿看起來頗為單調,不過,外出騎車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與各種感覺,都在接受各種刺激。騎車就是一路活化腦部的過程,很容易激發出你腦中的新點子!
❾鍛鍊專注力:「我只能聽見自己的脈搏聲。」當運動員精神極度集中時,便只專注在一件事,就如電影《生死極速》席維斯.史特龍飾演進入「忘我境界」的時候,會開始哼歌,這會讓你暫時忘記一切煩惱與拋開所有情感,創造出最佳成績。
❿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力:「你我同騎在一條路線」,產生出一種有點黏又不太黏的連結。透過騎車這種簡單的反覆踩踏,與車友共享道路,體會彼此互相尊重的距離感。更進一步是:請你參加一個俱樂部車隊約騎,定期與車友們互動。
⓫培養組織與整合力:相較於路跑與其他單人從事的運動,一台公路車所要關心的零件,屈指一算就超過二十大項,更不用說騎乘「隨著地形的改變要換檔、換姿勢、檢查轉數、增加負荷、減輕負荷、檢查轉數、喝水、換檔、換姿勢…」跑者作家村上春樹有時也覺得這些像繁瑣的拷問一樣。透過各種機材的整合,發揮人車一體,最有效率的作工,就是組織與整合力的實踐。在一般現實的生活條件下,只有單車運動能做到培養組織與整合力的事情。
(摘自《關於單車,我說的其實是……》,聯合文學出版)
作者簡介
公路車小馬(何航順)
1976年生於高雄市、天秤座。國立成功大學理學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MBA。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教練、緊急醫療救護員、台灣運動營養學會專業會員。中華台北自由車國家隊、醫護鐵人、法國馬賽職業車隊運動營養管理。單車俱樂部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曾為《單車運動》、《單車身活》、《樂活單車》等雜誌撰寫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