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有約八百座蚊子館充斥各縣市,但有些閒置的建設,最近幾年已有成功改造的案例。
例如原先為日治時期的警察宿舍,閒置多年,改造為台中文學館,讓歷史建築永續保存,是活化成功的案例。刻著歲月斑駁的古老建物,在樂群街被綠樹叢林包圍,經過縝密規畫,跨越新舊世代的設計,不破壞原有的環境和特色,仍留存老屋的文化底蘊。
園區內原有的老樹和木造建築,懷舊與新生並進共生,就在生活的周遭,民眾可以自在隨意地休憩,打造成為舒適的藝文區域。到這兒凝神諦聽時光的呢喃,享受自然的閑靜,是生活中的小確幸。
喧嚷了好多年的中興新村,具有國家級古蹟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特殊歷史地位,精省後很多辦公室成棄置空屋。有人建議未來的規畫應在文化上扎根,開發為藝術村、養老村等。
如果能妥善規畫利用,創意加上創新,同時兼能維持原有的優質環境和生活品質,讓歷史文化和價值完整保存的多重責任。有效的管理使用,所有的改變,都是新的開始。
台灣省議會紀念園區議員會館,已閒置多年;整頓所有的設施,再造和活化,改名議蘆會館,把空屋變成旅館,收費便宜,設備齊全,發展未來的潛力,共同注入新的生命力,自然資源的利用和環境的保存,應該好好推展。
吳芳枝(台中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