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經區移除農業加值 避免爭議

李武忠(台北市/農漁經濟學者) |2019.05.13
1094觀看次
字級

近日有關台灣應否設置「自由貿易經濟特區」,引發熱論。儘管各方有不同看法,但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臉書表示,自貿區內應以台灣強項如工業產品、半導體、電子產品、五金器械及高科技產品為主軸,農產品擺最後一個順位或直接排除。高雄巿政府公布「爭取設置自由貿易經濟特區說帖」,以爭取國際醫療、金融專區、國際教育等三項專業服務業做為推動重點,未納入農業,也算從善如流。

自經區該不該設置?衡諸目前我國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幾乎繳了白卷,且加入其他協定也沒有著落的情況下,面對區域經濟的形成,台灣經貿想要對外發展,透過自經區將現行法規、制度鬆綁,並鼓勵引進國外資金、人才、技術、貨品,不失為權宜之策,不需刻意貶抑,更不能因意識形態而昨是今非,扼殺台灣經濟發展的機會。為避免各說各話,不妨先拿高雄作實驗區,再來檢討決定要停止或擴大辦理。

至於該不該將農業加值納入,基於與其他項目相較,農業加值所能創造的就業及產值相對偏低,對農民幫助不大,卻引發重大爭議,所以建議從自經區項目中去除。

自經區納入農產加值引發重大爭議在於,從國外大量進口低廉農產原料,加工後以台灣製造出口,遭民進黨嚴厲批評是要「洗產地」,將嚴重影響台灣製優質品牌形象,對國產農產品造成重大傷害。

儘管洗產地說法遭到反駁,國民黨也以立頓紅茶為例,強調透過自經區可擴大台灣茶葉銷量,把原有的餅做大,且會嚴格管控原料及產品的流進流出。

但是從過去政府取締非法農漁產品進出口、黑心食品販售等的低績效,多數民眾對藍綠執行效能都沒有信心;尤其對台灣農民有何實質好處,以及若流入國內市場,對國產品可能造成的衝擊等,均缺乏強有力的論述,無法說服國人及農民支持,自經區若硬要納入「農業加值」,反模糊了設置自經區的主要目的,因小失大,非明智之舉。

據報導目前國民黨自經區2.0版,朝向將農業加值拿掉,讓其他爭議性較小的項目先行,藉此提高社會輿論的支持,是較可行的做法。台灣經濟發展已經耽誤多年,不能再原地踏步了。

李武忠(台北市/農漁經濟學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