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戴化佛寶冠,蓄髭鬚,表情安詳。一襲透明白紗從頭頂披覆而下,天衣華麗,瓔珞寶珠嚴身。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右手腕,足踏蓮台。圖上方為金字〈大悲咒〉,是十四世紀韓國佛教文字與圖像相輔的例作。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戴化佛寶冠,蓄髭鬚,表情安詳。一襲透明白紗從頭頂披覆而下,天衣華麗,瓔珞寶珠嚴身。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右手腕,足踏蓮台。圖上方為金字〈大悲咒〉,是十四世紀韓國佛教文字與圖像相輔的例作。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據《普門品》記載,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種不同的化身,《楞嚴經》中則舉出了三十二種不同的化身。觀世音菩薩因其應化無方,所以形象很多,自在示現不同的身相來救拔有情,其中即有男身亦有女容,方便應化,實際上並無性別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