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表示,台灣五專生超過八萬人,但是就業率只有二成五,其中,教育部所推動的「五專展翅計畫」,參與人數不如預期、效果不甚理想,因超過六成五的五專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不願意畢業後直接進入職場。
教育部從二○一七年起推動「五專展翅計畫」,如果學校安排專四、專五學生進企業實習,企業即補貼實習學生每個月六千元的助學金,而教育部則會全額補貼學生專四、專五的學雜費。
主要是為幫助五專生,特別是經濟弱勢家庭學生,減輕就學壓力,不要為學貸拚命打工,以致沒有時間、心力好好求學;這項制度也期望協助五專生預先與職場接軌,俾於未來順利就業。
「五專展翅計畫」雖立意良好,得到的回響卻不算太高。如二○一八年只有二十七個學校、八百八十二人參與。除家長仍有升學至上的觀念外,企業界也不太捧場。一方面是台灣經濟發展平緩,企業能夠提供的職缺有限;再者,企業多半不願意投入資源培養未來的人才。
另受到中美貿易大戰等國際市場變化的影響,不少台商有意轉回台灣投資,蔡政府也積極配合修法,希望能對有意回來的台商提供更多誘因。「投資台灣事務所」核准五個台商投資案,投資金額總計超過六百八十五億元。目前累計投資金額已達到二千零五十七億元,預估創造超過二萬一千二百個台灣就業機會。
日前通過的五案包括拓凱、順德、啟碁,以及不願公布名稱的知名電子業大廠與航太產業廠商。他們為因應國際局勢的變化,將部分生產線與研發能量轉回台灣,以確保長期競爭優勢。「投資台灣事務所」指出,後續還有四十、五十家廠商表示,有意將部分在大陸的產能移轉回台灣,甚至進一步評估在台灣增設生產線。
隨著具有優質研發創新能力的企業陸續移師回台,為了吸引台商將高附加價值產品與關鍵技術根留台灣,以帶動產業整合或創新轉型,人力與人才是重要關鍵。
受教改影響,長期以來,台灣專科教育和人才受到相當的抑制,再加上近二十年來台灣產業大量外移,專科技術人才的就業機會有限,因此無論是教育端或是產業端,都受到不利的影響。
自中美貿易大戰後,不少產業的供應鏈發生變化,台商為調整全球布局,開始思考將生產線移回台灣,可想而知,這些回台投資的廠商,非常需要專業人才。
而五專生雖然具有職業技能,但缺乏熟練的技術,也不一定了解真實職場的樣貌。教育部的「五專展翅計畫」不妨思考如何與「投資台灣事務所」合作,幫助回台廠商尋找、訓練人才,讓教育學程與產業發展有更緊密的結合。
專科學生經過專四、專五的建教合作後,成為企業的儲備人才,畢業後即可上線工作。在這種模式下,廠商對這項計畫的態度應該會更趨積極,而學校及學子投入展翅計畫的意願也會更高。這可以縮短學用落差,更進一步為台灣的企業培育明日的人才。這才是企業關鍵技術與研發創新能力根留台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