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鼓浪嶼博物館創辦人》洪明章 舊物當珍寶 感受歷史遺物魅力

文/記者吳劍鋒、鄧倩倩 |2019.03.31
2522觀看次
字級
洪明章展示其收藏品。圖/新華社
「百年鼓浪嶼」博物館一角。圖/新華社
洪明章在私人博物館為遊客解說。圖/新華社

文/記者吳劍鋒、鄧倩倩

老式黑膠唱片機播放著幾十年前的音樂,用百年前的茶杯沖泡鐵觀音茶……台灣收藏家洪明章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情結,如今他定居在廈門鼓浪嶼,對「舊物」如痴如醉,視為珍寶。

「我一直在收廈門本地歷史遺物,收了十幾年,已有近萬件。」他邊說邊從櫃子裡取出一疊收藏的廈門老地圖、晚清民國時期的廣告單,甚至還有百年前的廈門彈珠汽水瓶。「這些東西的設計都很有意思,但現代人大多不了解。」他透露,正在醞釀建設一座「廈門故事館」。

產業結合當地文化

洪明章的先人來自福建泉州南安,後渡海遷台謀生。他與大陸文化產業結緣於二○○○年,當時他從台灣來到廈門從事旅遊業。

「兩岸同根同源,生活習慣、飲食都差不多,特別是廈門及周邊地區的閩南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洪明章對閩台文緣飽含深情。他回憶剛到廈門之時,當地文化市場還不發達,諸多歷史遺物的價值未得到足夠重視。於是他穿街過巷蒐羅舊物,十幾年如一日的「拾荒」之旅,既滿足了自己的興趣,也成為他的人生志業。

洪明章將收藏品歸類設立了諸多博物館,散落在福建各地:廈門鼓浪嶼上有三座——百年鼓浪嶼、海峽兩岸博物館和珍奇世界館,龍岩永定有土樓客家民俗博物館,福州三坊七巷小黃樓裡有個名人楹聯匾額館……

近些年,大陸文化產業興起,私人博物館不斷湧現。洪明章說,一座博物館每年需要將近百萬元的開銷,單靠門票收入很難維持。在他看來,文化產業須根植於當地文化,在地化的產業才能長久存活。私人博物館、文創產品、旅館、書店等環環相扣,將文化打造成產業鏈,才能枝繁葉茂。

「比如這個漢代瓦當,可以模仿它的樣式做成實用的東西,如壺沉、筆舔。」洪明章將台灣文創思惟移植到大陸,回歸於肥沃的中華文化土壤之中。

從外行變身研究者

取之社會,回諸社會。洪明章的收藏雖是以私人博物館的形式呈現給大眾,但也承擔起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角色。他曾與廈門廣電集團合作,在甘肅舉辦了一個關於「一帶一路」的公益展覽。他還向泉州閩台緣博物館捐獻了自己的部分藏品,並成為該博物館的研究員。

洪明章能從一個外行變成地方文史研究者,得益於他對中華歷史文化的熱忱與執念。「這是我根據收藏品編寫的介紹鼓浪嶼的一本歷史書。」他拿起《百年鼓浪嶼》這本書說,「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鼓浪嶼,感受到歷史遺物的無窮魅力,讓更多中華歷史人文故事被挖掘出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