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鼓浪嶼博物館創辦人》洪明章 舊物當珍寶 感受歷史遺物魅力 文/記者吳劍鋒、鄧倩倩 |2019.03.31 語音朗讀 26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洪明章展示其收藏品。圖/新華社 「百年鼓浪嶼」博物館一角。圖/新華社 洪明章在私人博物館為遊客解說。圖/新華社 文/記者吳劍鋒、鄧倩倩 老式黑膠唱片機播放著幾十年前的音樂,用百年前的茶杯沖泡鐵觀音茶……台灣收藏家洪明章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情結,如今他定居在廈門鼓浪嶼,對「舊物」如痴如醉,視為珍寶。 「我一直在收廈門本地歷史遺物,收了十幾年,已有近萬件。」他邊說邊從櫃子裡取出一疊收藏的廈門老地圖、晚清民國時期的廣告單,甚至還有百年前的廈門彈珠汽水瓶。「這些東西的設計都很有意思,但現代人大多不了解。」他透露,正在醞釀建設一座「廈門故事館」。 產業結合當地文化 洪明章的先人來自福建泉州南安,後渡海遷台謀生。他與大陸文化產業結緣於二○○○年,當時他從台灣來到廈門從事旅遊業。 「兩岸同根同源,生活習慣、飲食都差不多,特別是廈門及周邊地區的閩南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洪明章對閩台文緣飽含深情。他回憶剛到廈門之時,當地文化市場還不發達,諸多歷史遺物的價值未得到足夠重視。於是他穿街過巷蒐羅舊物,十幾年如一日的「拾荒」之旅,既滿足了自己的興趣,也成為他的人生志業。 洪明章將收藏品歸類設立了諸多博物館,散落在福建各地:廈門鼓浪嶼上有三座——百年鼓浪嶼、海峽兩岸博物館和珍奇世界館,龍岩永定有土樓客家民俗博物館,福州三坊七巷小黃樓裡有個名人楹聯匾額館…… 近些年,大陸文化產業興起,私人博物館不斷湧現。洪明章說,一座博物館每年需要將近百萬元的開銷,單靠門票收入很難維持。在他看來,文化產業須根植於當地文化,在地化的產業才能長久存活。私人博物館、文創產品、旅館、書店等環環相扣,將文化打造成產業鏈,才能枝繁葉茂。 「比如這個漢代瓦當,可以模仿它的樣式做成實用的東西,如壺沉、筆舔。」洪明章將台灣文創思惟移植到大陸,回歸於肥沃的中華文化土壤之中。 從外行變身研究者 取之社會,回諸社會。洪明章的收藏雖是以私人博物館的形式呈現給大眾,但也承擔起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角色。他曾與廈門廣電集團合作,在甘肅舉辦了一個關於「一帶一路」的公益展覽。他還向泉州閩台緣博物館捐獻了自己的部分藏品,並成為該博物館的研究員。 洪明章能從一個外行變成地方文史研究者,得益於他對中華歷史文化的熱忱與執念。「這是我根據收藏品編寫的介紹鼓浪嶼的一本歷史書。」他拿起《百年鼓浪嶼》這本書說,「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鼓浪嶼,感受到歷史遺物的無窮魅力,讓更多中華歷史人文故事被挖掘出來。」 前一篇文章 《大陸舞蹈家》劉岩 鳳凰涅槃 重塑人生 下一篇文章 《福州多納思維教育創辦人》蔡佩紜 創造充滿童趣的英語課堂 熱門新聞 01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2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3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⑭2025.08.1704飛天小龍蝦 不是蜂鳥 是天蛾2025.08.1705新竹.五峰 原鄉祕境湧風雲 矮靈夜祭傳古韻2025.08.1806普中好苗子校友獻卡片 感謝星雲大師裁培2025.08.1807【人間行者心】盛夏走讀:一場身心靈的清涼饗宴2025.08.1708核三重啟 238專家連署力挺2025.08.1809增電網韌性 啟動電纜地下化規畫2025.08.1710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從善如流2025.08.1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擬音師】韓睿達 用聲音創造更多價值【《聊齋:蘭若寺》主創團隊】追光動畫 呈現真人實拍難有的效果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郁建興 AI浪潮下 並非只鬥智鬥勇【作家】林竹 特殊筆桿書寫動人篇章【海南殘服再生資源公司董事長】陳德琳 以殘助殘 讓愛再生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張和平 尋菌30年成就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