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永豐國小師生與部落族人,採傳統古法,用黃藤綑綁木材,合力在校內打造兩間阿美族傳統建物。圖/王燕華
花蓮縣永豐國小師生與部落族人,採傳統古法,用黃藤綑綁木材,合力在校內打造兩間阿美族傳統建物。圖/王燕華
【本報花蓮訊】花蓮縣永豐國小是一間學生人數僅二十九人的迷你小學,八成為阿美族原住民,儘管人少,學校、部落最近動起來,老中青合力,八十歲老頭目監工,年輕一輩出力,眾人花了三個月以古法打造兩座以茅草為屋頂、樹幹為梁柱的阿美族傳統家屋,作為部落教室,兩間傳統建築從建造到啟用,都成了傳承原民文化的重要場域。
永豐國小位於花蓮最南端的富里鄉,校方爭取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原住民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計畫,獲得三十萬元,從去年底展開重建傳統建物的重要工作。
部落族人得知後全力支持,部落媽媽們上山採茅草、黃藤,族人們帶著學生將直徑三十公分的樹幹削皮、磨皮,立起做為梁柱,再以傳統古法用黃藤綑綁起來,覆上茅草頂,十九坪大聚會所、十二坪的廚房和倉庫以及野菜農園逐漸成形。
「真的很感動。」工班中最年長的呂正雄已經八十三歲,他看到學校努力把原民文化傳到年輕一輩手中,也告訴自己一定要拚盡全力,帶著孩子們共同完成部落教室。
「從搭建家屋中感受到長輩們的智慧和堅毅。」校長伍玉成說,三個月來師生與部落族人共同為搭建部落教室而努力,過程中不只學到傳統文化,更體會到族人們對傳統的重視和堅持;未來,學校會與社區共同推出部落遊程,讓原住民教育走出校園,與社區有更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