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讀的圖畫書】《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心中有孤獨 所見皆孤獨 文/施佩君 |2019.03.10 語音朗讀 580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圖/步步提供圖/步步提供 圖/步步提供 文/施佩君 讀《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首頁第一行即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心裡不免要問:子非魚,安知魚之孤獨?馬丁.巴茲塞特,此書的作繪者,回答得妙:「我們講述的每一個動物故事,其實說的都是我們自己的故事。」 一九八九年美國海軍建立水下聲音監測系統來偵測敵軍潛艦,發現了一隻鯨魚的歌聲頻率與所有其他鯨魚都不一樣,它的頻率為52赫茲,相較於藍鯨的基本頻率15至20赫茲,長鬚鯨的基本頻率16至40赫茲,這隻鯨魚的歌聲顯著不同。其他鯨魚能不能聽到它的聲音?能不能聽懂歌聲中的意圖?因為年復一年,這樣特別的聲音只有一個,而且每季都只有一個來源,人們悲觀的認為「52赫茲」鯨魚得不到同伴的回應,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 同情鯨魚也自我安慰 事實上,從來沒有人看過牠。52赫茲是一隻變異的鯨魚,混種的鯨魚,或是人類從未知道的物種?無人知曉。且把謎團留給科學家,這個故事之所以廣為流傳,成為音樂、電影、繪本的題材,其吸引人之處即是未知──我們對深海了解得太少,我們對鯨魚了解得太少,我們對這個在海底吟唱的聲音更是一知半解,層層神祕面紗卻剛剛好可以遮蔽內心最敏感柔軟的一塊,可以盡情將我們對愛與同伴的渴望投射。人們同情52赫茲鯨魚,同時自我安慰。 我這麼猜想,馬丁.巴茲塞特在改編這個科學故事時清楚的看見投射效應的存在,他一樣刻畫故事的浪漫,卻不被浪漫沖昏頭,而以一個海軍士兵做為對照角色進行思索。繪本前半段是老士兵想像鯨魚從出生後面臨的孤獨,後段則是鯨魚想像老士兵的孤獨,並各以第一人稱進行「對方聽不懂(見)」的「對話」。不同的是,老士兵認為鯨魚需要自己,進而起身去尋找;鯨魚卻是轉身離開,相信泡泡魚(老士兵)自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魚」。這裡讓我想到蘇東坡戲謔佛印打坐像大便的小故事,「心中有佛,所見皆佛」;同樣的,心中有孤獨,所見皆孤獨,心中有自在,所見皆自在;那麼老士兵、鯨魚心裡各裝了什麼?明明白白。 文字圖畫如行雲流水 《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是一本優美的圖畫書,整體的節奏、文字與圖的流暢,一如藍鯨悠游浩瀚海洋,緩慢而靈巧自如;海面上、海底下的各種藍,沉靜有存在感,使孤獨的氛圍變得飽滿;最後藏在對開折頁裡的驚喜,更是完美的句點。接續在鯨魚轉身後,深潛再深潛,愈來愈深的藍轉成幽暗的黑,在感到絕望的一刻,屏息歛氣打開折頁─「打開」這個動作包含在閱讀中,或許也是作者設置的密碼──然後我們看見並驚歎。 「每隻魚都找得到伴」是作者最後傳達的信念,安住在這個信念中,方能體會「灞橋雪,茫茫萬徑人蹤滅。人蹤滅,此時方見,乾坤空闊。」自在安處於天地之間,孤獨或同伴都不過是順其自然的狀態。 話說回來,讀這本書也讓我覺得人類有時候真是自作多情啊,不只是對海裡的鯨魚,在人類社會中也是如此:聽到朋友單身,就想介紹對象;聽到只生一個孩子,就要勸說再生一個作伴;領養了一隻貓狗,覺得一隻太孤單,又領養第二隻……這麼理直氣壯以孤獨之名干預別人的人生好嗎?我實在不敢確定。 前一篇文章 【日本漫畫家】深谷薰:我想傳達陪伴的力量 下一篇文章 【精選書摘】心臟崩壞與覺醒的時刻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 【書市隨筆《水豚工讀生》】不同身分 擔負不同任務【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書頁微光《血汗AI》】人工智慧背後 被忽視的隱性勞工【圖文書《失物博物館》】失去了不會再回來? 作者其他文章【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閱來悅愛《這裡,那裡》】沒有最完美的生活選擇【閱來悅愛】《我的腦袋去哪了?》 隨時隨地探索想像世界【閱來悅愛】《盆栽先生》 從植物思索人生功課【閱來悅愛】《紅燈先生和綠燈先生,不想工作了!》幽默探討工作意義【閱來悅愛】以待客之道款待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