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友善城市 最會發大財

 |2019.02.25
2923觀看次
字級
雪梨中央商業區可走、可坐,一名男子在街頭用起筆電。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走路不僅有益身心健康,也有益經濟。除了能省下大筆醫療開銷,都市計畫專家和經濟學家認為,愈適合走路的社區,經濟生命力愈強。

新南威爾斯大學的洛克希德(Helen Lochhead)表示:「以汽車為主的環境,慢性病盛行;以步行為主的環境,對人友善,鼓勵人們走路和交談,成為城市的一部分。」她說:「很明顯,城市的設計適合步行,市民較健康。」

「適合步行的程度」(walkability)指的是一個地區有多適合步行。一般而言,市中心的商業區比郊區或鄉間城鎮更適合步行。

SGS經濟與規畫公司的勞恩斯雷(Terry Rawnsley)指出:「像雪梨和墨爾本這樣的大城市,在商業區內活動主要靠步行。你若要去拜訪客戶,或買杯咖啡,你不會開車或搭公車,你會走一小段距離。我們研究過墨爾本,在市區內,百分之八十五的外出靠走路。」

相反地,交通不壅塞、方便停車的地區則以開車為主。勞恩斯雷說:「在小城市裡,即使只有一、兩公里的短程,也會開車,因為是最快的方式。」影響適合步行程度的其他因素包括交通和路況、小徑的選擇,以及周邊的設施。

澳洲全國心臟基金會的席爾頓(Trevor Shilton)說,每天只要走路三十分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可以降低百分之三十五。

在Walk Score網站上,甚至可以查一個地區有多適合走路,從零到一百分。波士頓的都市計畫專家史派克(Jeff Speck)說:「用演算法有缺點,不過,確實產生相當準確的結果。不到五十分的地方,大部分的人不走路;九十分以上的地方可稱為『步行者的天堂』。一般而言,高分的地方,肥胖和相關疾病較少。」

走著走著

就會進店消費

都市計畫專家表示,投資讓社區更適合步行,如同投資當地的經濟。他們認為,路過的行人偶爾進店消費,使商業更繁榮。因此,適合走路的地區,零售的消費較高。

席爾頓說:「民眾常走路的地區,人們更靠近他們認為有價值的事物,換言之,商業更能夠存活,因此對商業有利。」

研究發現,將墨爾本的步行連結性提高百分之十,即可對經濟注入二十一億澳元。在更廣的層面,都市經濟學家說,走路也可以提高生產力和知識產業的連結性。

勞恩斯雷說:「在墨爾本的研究中,我們研究一個街區的步行分數,我們問:『我靠走路與所有其他工作的連結性多高?』發現如果從五十分提高到一百分,這個區的工作生產力提高百分之八,也就是說,他們每工作一小時可增加百分之八收入。」

逛街啟發

她創時尚平台

價值近九億七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三百億元)的時尚零售平台Zilingo,就是靠創辦人波塞(Ankiti Bose)「走」出來的。

波塞有一次逛泰國曼谷的恰圖恰市集(Chatuchak market),市集裡有來自泰國各地的一萬五千多家商攤,她發現這些商家沒有機會擴展業務,而有了靈感。

波塞四年前和志同道合的印度鄰居各拿出三萬美元存款,在新加坡創立了網路平台Zilingo,讓東南亞地區的小零售商得以擴大商業規模;最初的業務為協助商家銷售,後來擴展到研發軟體和其他工具,讓商家能與遍布各國的工廠聯繫,從孟加拉到越南都有,並協助跨境運輸和庫存管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