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詩有約》明月與童心

陳幸蕙 |2007.07.10
464觀看次
字級


明月與童心



小詩 楊華

人們散了後的秋千,

閒掛著一輪明月。

心弦(選一)

設使宇宙是一個花籃,

就有無窮的詩料,

可惜!詩人太懶惰了。


迷你悅讀

日據時期台灣詩人楊華創作以小詩為主。他在三十歲那年,因貧病交迫和對日本殖民統治充滿悲憤而懸樑自盡時,已創作近兩百首小詩,為當時詩人之冠。雖然以今日標準檢視,這些處於新詩萌芽階段的作品,未見成熟,但披沙撿金,我們卻仍可從中看見一位年輕詩人,在早期不利中文創作的時代環境中,執著於小詩耕耘的努力及藝術表現。

此處所選第一首小詩,寫白日喧鬧的人群散去後,明月、秋千兩相映照之景,重點在一「閒」字,以及詩人未曾點破、我們卻充分感受到的一個「靜」字。詩人捕捉到這份閒靜,以清新乾淨的文字,做極簡風格呈現,頗富日本俳句意趣;而「何夜無月?何處無秋千?但少閒人如詩人耳」(註),於是透過此玲瓏小詩,我們似不僅看見明月、秋千、詩人,甚至也彷彿看見我們自己的微笑了。

第二首充滿自省意味,首句彷彿出自燦爛的童心,令人眼睛為之一亮。但楊華把宇宙設想為一「花籃」,意不在讚美其繽紛絢麗,卻在提醒詩人應充分掌握、運用這「無窮的詩料」,勿忘文學天職;末句語重心長,尤為自惕警句。此詩可說透露了楊華身為詩人的自覺意識與使命感,可惜在強大現實壓力下,他終還是棄此「花籃」而去,不僅令時人不勝欷歔,亦令後人無限歎惋。

註:蘇東坡在他有名的小品〈記承天寺夜遊〉中曾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