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麗玥台北報導】「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這句話相信許多有人皆有體會,因為牙疾而不得不進行根管治療,不僅過程艱辛,成功率也不過五成五;台北榮總昨天表示,若是以顯微鏡進行根管治療,則可大幅提升二成二,使成功率達到七成六。
台北榮總牙科部牙髓病科自八十七年啟用牙髓病治療專用顯微鏡,追蹤四十名接受牙根周圍手術的病人,有十一人未使用顯微鏡,另外二十九人則使用顯微鏡。結果顯示,牙根周圍手術使用顯微鏡完全成功率,由百分之五十五提高為百分之七十六。
牙科的三大治療分別為填補蛀牙、抽神經與牙周病治療,根管治療就是俗稱的抽神經。台北榮總牙髓病醫師楊淑芬指出,一旦蛀牙深入牙髓就必須抽神經,抽神經對病患或是醫師都是艱苦的治療。部分病患接受根管治療時,常會有因根管鈣化找不到根管位置,或二度治療時根管通不下去等聞題,造成根管治療的失敗。
顯微鏡手術是將鏡頭放在口腔中,從外接的螢幕可以放大根管內的情況,找到神經的旁枝與殘根。此外,也可以鑽通鈣化根管、尋找遺漏根管、移除斷裂銼針器械,對提高牙根周圍手術成功率有很大的助益。
許多牙痛患者,在抽神經後仍會隱隱作痛,醫師指出,細如髮絲的牙齒根管,常常因為根管鈣化或是通不下去,造成抽神經後,病患牙齒仍然疼痛不已,此時可考慮使用顯微鏡根管治療。不過,顯微鏡根管治療並非健保給付項目,病患必須自費三千元至五千元進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