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7】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6

星雲大師 |2019.01.24
1915觀看次
字級
李蕭錕繪。圖/資料照片

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 1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

「管理學」是近幾十年來興起的熱門學問,可以說任何事都能和它沾上邊,如企業管理、財務管理、檔案管理、倉庫管理、人事管理、情緒管理等等。其實只要生活在團體裡,小至家庭、公司,大至學校、國家,都脫離不了管理。
早期管理者把人(被管理者)視為生產工具,管理的目的只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產質量;進而能了解、關心人的經濟需求,以加薪、獎金作為工作動力;到後來更體認和尊重人的社會需求、心理需求,以及如何在整體發展中,又能兼顧個人的創造力和獨特性。
於是,這些年來,許多領導人和管理學專家,紛紛投注員工的潛能開發,重視員工的道德觀念、忠誠度、穩定性、抗壓性,和群我關係等。在這方面,無疑的,宗教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佛教自釋迦牟尼佛創教以來,就有一套獨特的管理學,佛陀所建立的僧團,也有健全的組織和完整的制度。
佛門的管理,以自我發心、自我約束、自我覺察為原則,管理的目的,則是為了使僧團能和合發展,俾令正法得以久住。除了僧團的管理,佛陀也對世俗社會提供許多管理法,例如他曾指導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阿闍世王等君王治國的方法,教授善生童子、玉耶女等居家之道,也告訴世人如何管理金錢……可以說具「世間解」的佛陀,本身就是一個高明、一流的管理專家!
2005年10月,星雲大師在美國西來大學遠距教學時,學生提問了許多有關管理的問題,像如何當個讓屬下心悅誠服的領導人?如何管理自己的身心和情緒?如何運用管理學,讓人際關係更和諧?如何有效管理時間和空間?另外,佛光山在全世界,有近兩百個道場和各種事業單位,他們也好奇:大師是如何領導這麼龐大的團體?其他如經典的管理理念、傳統寺院的管理、因果的管理等等,都是大家關注的問題。所謂「理以事顯,事以理成」,大師理事圓融,無礙說法,為學員上了一堂精彩又精闢的課程。以下是當天的座談紀實。

【問】「管理學」是現代最時髦的一門學科,包括人事管理、財務管理、企業管理、倉庫管理、檔案管理,乃至學校管理、醫院管理、飯店管理等。首先可否請大師針對「管理」的定義與要領,為我們做一些說明?

「管理學」是因應時代進步而產生的一門學問,顧名思義,指的就是有計畫、有組織、有系統、有目標的運作方式。國際企管學者哥夏爾曾說,優秀企業與不良企業的差別,其產業本身的因素只占6%至10%,其他差別全在於管理。一個企業團體,有良好的管理,必然發展迅速,興隆長久;一個國家有良好的管理,必然民富國強,安和樂利;一個家庭有良好的管理,必然父慈子孝,幸福美滿,而一個人如果懂得自我管理,也必定能身心健康,生活平順。
管理是一種藝術,有其靈活巧妙之處。一位大將軍在戰場上,他的一個口號、一個命令,可以讓成千上萬的士兵不顧生死的衝鋒陷陣,但是,戰場上的管理大將回到家裡,可能連一個太太也管不了。
曾經有一位女士告訴我,他說他的小女兒因為學芭蕾舞,有機會到世界各國表演。他看到美國教練在教導時,都採取鼓勵的方式,學生跳得不好,也說:「很好!我們再來一次。」沒有責備,而是一次一次的讚美和鼓勵。相反的,有的地方的教練就不一樣,嘴裡說的總是:「你這麼醜,站到前面幹什麼!」「跳得不好,往後面站!」
每個人資質不一,各有妙用,只要善於帶領,敗卒殘兵也能成為驍將勇士,最重要的是,要能看出他們的優點長處,給予適當的鼓勵;看出他們犯錯的癥結,給予確切的輔導。尤其,不能傷害他們的尊嚴,要讓他的人生得到正面的成長。像盤珪禪師以慈悲愛心,感動惡習不改的慣竊;仙崖禪師以不說破的方式,教導頑皮搗蛋的沙彌,都可看出歷代高僧大德「管理」十方叢林,接引各類僧眾的善巧智慧。
大約是三十多年前開始,西方諸多管理大師的學說、理論,在全球掀起風潮,市面上出現許多管理書刊,也常有各種管理學講座、管理人員培訓班等等。最近幾年,管理學又有和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趨勢,不少東西方學者發現儒、釋、道諸家學說中,蘊含微妙的管理哲學,於是,出現了如「古代帝王學」、「從三國演義看管理」、「企業禪」、「莊子與經營管理」、「心經與現代管理」等論題與書籍。不論是向西方取經,或是探索東方的智慧,這種種理論、方法,只能作為借鏡和參考,如何因時、因地、因人而靈活運用,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從事管理,善以謀略在人我之間製造矛盾,然而一旦被人拆穿,就不易為屬下所尊重;有些人從事管理,喜用計策先試探別人的忠誠,但是一旦被人識破,就不能為對方所信服。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最好的管理方式,是以己心來測度他情,以授權來代替干涉。
我覺得管理不是命令、不是指示、不是權威;管理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立場互換,要讓人心甘情願,給人信心,讓人歡喜跟隨,這才是最高明的人事管理。而且,管理者不能總是高高在上的發號施令,要常常深入群眾,和大眾建立「生死與共」的觀念及感情,才能發揮團隊的最大力量。
古今中外,善於管理的良臣名將,都是因為擁有這種體貼、承擔的美德,所以能夠克敵致勝。像戰國時的吳起將軍,不但平時噓寒問暖,與兵士同甘共苦,同榻而眠,同桌而食,還親自為患「疽」的士卒吸吮膿血,所以官兵們都肯為他赴湯蹈火,即使戰死沙場也在所不辭;李廣帶兵,在飢乏之際,發現泉水,不待士卒盡飲,必不近水;不待士卒盡餐,必不嘗食,所以大家都樂於為他效勞賣命,出生入死。
總之,說到「管理」,其實就是在考驗自己心中有多少慈悲與智慧。
管理的妙訣,首先須將自己的一顆心先管理好,除了讓自己的心中有時間的觀念,有空間的層次,有數字的統計,有做事的原則,能合乎時代與道德。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心裡有別人的存在,有大眾的利益,能夠將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將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以真心誠意來待人,以謙虛平等來帶人,才算修滿「管理學」的學分。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