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禎苓
千禧年以前,十二月二十五號是假日。只是放假名目不是為了耶誕節,而是行憲紀念日。也許現在的人多遺忘了那個帶有政治色彩的紀念日,可是阿慶還記得。
約莫是小學六年級或初中吧,放假前夕,老師在講台上草略講述了紀念日的來由。一九四五年,二戰終於結束,全世界從兵荒馬亂中抽離,兀自為了滿目瘡痍的國家療傷、喘口氣。那時候的中國也是,在日軍退離之後,國民政府邀請了共產黨、青年黨等黨團與社會賢達一起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共商中華民國憲法。長達一年左右的制定,總算在隔年十二月二十五號正式通過。一九四七年一月一號,憲法正式上路。說罷,老師依然沒忘記歌頌蔣總統,他是歷史的偉人、民族的救星。阿慶與其他小朋友一齊點點頭。蔣總統真的好偉大。
但好偉大是放在心裡的。
當日子跨到十二月二十五號,阿慶他們開心跑到尖峰巷的教堂,看教堂裡漂亮的耶誕燈、耶誕紅與耶誕樹,什麼行憲啦、什麼總統啦、什麼會議啦,壓根留在教室裡、拋到昨天去。
大群小孩乖乖坐在教堂的木頭長椅上,乖乖看前頭的詩班打扮成天使模樣──白色長袍,手持A4大小的歌詞本,旁邊還有另一隻天使在美麗的鋼琴前伴奏,他們乖乖聽天使們和鳴一曲一曲聖歌。
阿慶不是教徒,聽不懂聖歌,只顧東張西望。偶爾拍拍隔壁小孩的肩頭,說:「你看,耶誕樹!」耶誕樹好高,茂密綠葉被環上閃爍的燈泡,沿著燈泡一環一環往上,攀爬到樹頂,是顆大星星。兩人不由自主地哇了長長一聲,耶誕節的一切,好美。
幾首聖歌下來,孩子們開始坐立難安,他們心心念念著耶誕禮拜能快點結束,結束後就能排隊領耶誕卡片了。那些設計漂亮的耶誕卡片全部來自國外,不過卡片上頭已有捲繞的英文筆跡,寫什麼呢?他們認不得半個英文字母,那些密麻的字跡彷彿是一則封印的故事,從遠方來,被小孩意外拾獲,若能解碼,或許就能解開什麼吧。偏偏什麼都沒有。那麼,這些卡片原本是誰寄給誰的?為什麼要把寫滿話語的卡片扔棄呢?這些疑問都是很後來的事。當下的大家毫不在乎,那有什麼好在乎的,拿到卡片就夠開心了,而且卡片帶回去還能當成書籤,多好,就算是回收品,就回收品吧。
不知道何時開始,耶誕節的意義愈來愈大,非教徒的人們也開始交換起卡片。大家似乎淡忘了行憲紀念日,特別在不放假以後,紀念日的意義僅成月曆上一行小小的文字。阿慶他們有點悵然,少了一天假是一回事,而是那好像成了告別年少的界址,因為從那以後,再也不會有人跟他一起上教堂領卡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