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樹(中國文化大學兼任講座教授)
九合一大選後,兩岸本有更好因緣,本諸九二共識真意,共同尋找與開創對整個大中華、對全球及兩岸更好發展的願景。
出人意表的是,大陸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講話中,加重一中話語權,也加重一國兩制的分量,造成兩岸尤其國內各政黨的不同解讀與勢力消長,甚且影響兩岸和平和諧,值得深思與探索。
在這次談話中,新台灣政策被稱為「習五點」,其中第二點是,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最受爭議。總統蔡英文隨即表示,我們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北京當局所定義的九二共識,其實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台灣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中國國民黨表示,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並非九二共識的內涵,目前兩岸處於分治狀態,現階段一國兩制恐難獲得台灣多數民意支持;其他國內政壇與媒體各有立場表述,歐美港府等亦各自解讀。
其實在習五點之下還有十四小點,第二點之下也有三小點,「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則鄭重倡議,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分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可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習先生既是用「探索」兩字,且堅持九二共識,也主張民主協商,足見用心與巧妙。但在現階段如無一中各表,也很難啟動民主協商,應該是可以預見的。
如回歸中道而言,大政治家應該致力於追求兩岸平衡和諧與互利共贏,如能圓融祥和及無私無我,更能究竟圓滿。兩岸政治家雖可有仁智之見,爭一時也要爭千秋,既仁且智才合乎中道。
再衡諸客觀環境,兩岸治權行使範圍與民主自由體制不同,也只有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下,兩岸才能在和平和諧不相互虛耗,且可各自建構政治民主與自由平台相互對照,讓兩岸人民對於大中華的未來,有更理性而更理想的抉擇,也才可在和平統一議題,留給大中華子民有足夠時間與空間,做更好判斷與選擇,是何等珍貴!
值得珍惜的是,回顧在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在復興基地雖歷經多次戰火洗禮,兩岸人民死傷無數,又經退出聯合國,兩蔣仍能莊敬自強、處變不驚,而且堅守民主陣容;又經政黨開放、政黨惡鬥等摧殘,在這次九合一選舉後,已逐漸擺脫白色恐怖、威權統治、黨產汙衊、政治惡鬥之陰影,人民已可做理性的判斷與選擇。未來各政黨如無好政綱、政策與人才,已很難贏得人民支持。
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的實驗平台與經驗,有助大中華做最好布局,如台灣現在接受一國兩制,此一平台很難繼續實驗,香港也將同受波及。相信這才是兩岸甚至全世界所共同關注。
衡諸現況,合乎中道的相對最佳選擇,只有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才能給兩岸三地人民有機會做最好選擇,才能讓大陸真正落實「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之「民主」社會核心價值觀,才能共同締造可長、可久及良善而優質、兼具國際競爭力與吸引力的中道典範國度,才能符合大陸所尊稱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創國理念,也才能在二十一世紀實現偉大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