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到台中豐原看花博,欣賞奇花異草,處處讓人驚豔。忽然遠處傳來悠揚的陶笛聲,尋著聲音找到廣場,原來是一位十多歲少年,看面部特徵即知是唐氏症兒,站在寒風中,一曲接一曲賣力的吹,廣場旁很多人悠閒地喝咖啡享受美食,打賞箱卻空空如也,惻隱之心油然而生,立刻掏出紙鈔投入,希望拋磚引玉,引起共鳴。這時一個二歲多的娃兒,搖搖晃晃上前丟下一枚硬幣。到處逛逛幾分鐘繞回來,果然箱子裡多了些小錢。
屏東有一位愛心阿嬤,家境並不富裕,十四年來每日無償發送二百份便當給弱勢民眾,原來是她曾許下願望,希望透過愛心做善事,替罹病的丈夫續命。許多發生在我們身邊平凡卻感人的好人好事,在社會角落送暖,讓人難忘。
一支蠟燭只是一個光點,千支萬支匯聚就成強大的光和熱,行善沒有大小、多少之分,社會需要溫暖,善行不能等待,因為有慈悲和愛心,能點燃生命之火,可以讓人感受到溫暖。
行善落實在生活中,是人人必修的功課。父母師長諄諄教誨,拾金不昧、讓座婦孺老幼、濟弱扶貧,社會需要人人伸出雙手,互相幫忙救難。
做了善事,不必放在心上,是受人幫助,要永懷感恩。用愛和感恩持續傳遞溫暖,社會更安定和諧。
吳芳枝(台中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