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念使生命富有 行善不能等

吳芳枝(台中市/退休教師) |2019.01.07
1234觀看次
字級

日前到台中豐原看花博,欣賞奇花異草,處處讓人驚豔。忽然遠處傳來悠揚的陶笛聲,尋著聲音找到廣場,原來是一位十多歲少年,看面部特徵即知是唐氏症兒,站在寒風中,一曲接一曲賣力的吹,廣場旁很多人悠閒地喝咖啡享受美食,打賞箱卻空空如也,惻隱之心油然而生,立刻掏出紙鈔投入,希望拋磚引玉,引起共鳴。這時一個二歲多的娃兒,搖搖晃晃上前丟下一枚硬幣。到處逛逛幾分鐘繞回來,果然箱子裡多了些小錢。

屏東有一位愛心阿嬤,家境並不富裕,十四年來每日無償發送二百份便當給弱勢民眾,原來是她曾許下願望,希望透過愛心做善事,替罹病的丈夫續命。許多發生在我們身邊平凡卻感人的好人好事,在社會角落送暖,讓人難忘。

一支蠟燭只是一個光點,千支萬支匯聚就成強大的光和熱,行善沒有大小、多少之分,社會需要溫暖,善行不能等待,因為有慈悲和愛心,能點燃生命之火,可以讓人感受到溫暖。

行善落實在生活中,是人人必修的功課。父母師長諄諄教誨,拾金不昧、讓座婦孺老幼、濟弱扶貧,社會需要人人伸出雙手,互相幫忙救難。

做了善事,不必放在心上,是受人幫助,要永懷感恩。用愛和感恩持續傳遞溫暖,社會更安定和諧。

吳芳枝(台中市/退休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