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賽夏客
地球的垃圾汙染愈來愈嚴重,無論國內外幾乎皆束手無策。奇怪的是,許多人一邊罵環保單位怠惰、把關不嚴,自己卻一邊製造垃圾、浪費資源而不自覺,好像環境品質從來與自己無關,問題都是別人造成的,卻不知改善環境應由自身做起。
據報導,美國有一名27歲的女子辛格,從2012年起實行「零廢棄生活」,六年來累積的垃圾量,竟然一個玻璃罐就能裝完。驚訝之餘,我進一步去了解她是怎麼辦到的,發現跟我們耳熟能詳的方法並無二致,無非是隨身攜帶環保袋、飯盒、杯子、拒絕免洗餐具,不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穿二手衣物……這些,不就是我們一再倡導的環保政策嗎?
我暗暗思忖:「別人能,為何我們不能?」不是知識不夠,也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沒有行動力去執行。荀子《勸學篇》有言:「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倘若我們環保的腳步無法先踏出那一小步,只是一直原地踏步,那跟「坐而言」有何兩樣?何況環保範疇宛如浩瀚江海,需要靠我們每一個人身體力行,才能累積成效。
我們常常把「舉手之勞做環保」當成口號,可惜常常是「說一套做一套」,知行不合一,還不如不知。我反而很敬佩老一輩的做法,農人做堆肥澆灌作物、柑仔店利用廢紙裝柑仔糖、攤販用月桃葉包豬肉、母親把麵粉袋裁成孩子的衣服,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父母以身教教導孩子,不但對孩子的行為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也留給我們根深柢固的環保意識。
因此,當我能有一點點影響力時,總是仿效他們──「做就對了!」整潔活動時,協助學生利用落葉堆肥處理廁所的穢物、用積存的洗手水澆花,並公開褒揚他們落實環保的行為;在家裡,為了節約用水、垃圾分類等事,不厭其煩地與家人溝通再溝通,直到形成家庭共識並養成習慣。希望藉由自己小小的力量,先擴展至家庭,再由家庭擴展到社區、社會。
辛格說:「我們應該是這個地球的未來,但是我們卻用垃圾搞砸了一切。」人類正在做自取滅亡的蠢事,然而,環保工作隨時開始都不會太晚,只要能夠堅持不懈地去實踐,都會有成效。與其抱怨環保績效不彰、環境品質惡劣,不如從自身做起,每個人的一小步,將是推動環保的一大步。
能和不能,端視個人是否付諸行動,而最根本的,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