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依然高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值得注意的是,二○一六年肺癌新增人數最多,四百零二名新增個案中,只有一名男性,其餘皆為女性,且男性發生率呈下降趨勢,女性卻不斷上升。醫師表示,「不吸菸、得肺癌」常見於亞洲女性,與二手菸、空汙等環境致癌物、荷爾蒙及基因遺傳有關,兩性暴露於同樣致癌物,女性罹癌風險為男性的二至三倍。
大腸癌居首蟬聯十一年
衛福部國健署昨日公布二○一六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結果顯示二○一六年共有十萬五千八百三十二人新發罹癌,較二○一五年增加六百七十六人;癌症時鐘又快轉兩秒,平均每四分鐘五十八秒就有一人罹癌。新增罹癌人數中,仍以大腸癌居首,已蟬聯十一年;十大癌症中,僅甲狀腺癌從第九位上升至第七位,其餘排名與去年相同。
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組組長吳建遠表示,根據二○一六年癌症發生資料,肺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等新增罹癌人數逐年持續增加,尤其「女性肺癌」明顯上升。她指出,國內女性多數無吸菸習慣,吸菸率僅百分之四,遠低於國外平均約一成至一成五,因此推測女性肺癌快速增加原因,可能與二手菸、空汙、職業致癌物及基因遺傳有關。
身兼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的台北榮總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表示,台灣女性的吸菸率這幾年並無明顯上升,因此造成女性罹患肺癌原因,除了吸菸因素外,以往研究推測,可能與華人女性的特定基因有關,研究發現,不只是國內女性,即便是居住在美國西岸的華人社群女性,同樣也被發現「不吸菸卻罹患肺癌」,且罹肺癌人數有明顯增加趨勢。
陳育民說,華人女性肺癌發生率明顯上升的原因,迄今尚未找到。而國健署與台大癌醫中心院長楊泮池、台灣肺癌學會,目前也正在進行研究,希望能夠進一步找到容易引發華人女性肺癌的「關鍵基因」,幫助女性同胞預防癌症。楊泮池也提醒,菸害之外的空汙PM2.5、職業粉塵等,都是容易誘發肺癌的危險因子,民眾須多留意。
罹患癌症的先天危險因素為老化、性別、基因,而後天的危險因素多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除菸、酒、檳榔外,油膩、燒烤紅肉、加工肉品、甜食、缺乏運動、肥胖,也與癌症密切相關。他呼籲民眾將定期做「四癌篩檢」,當作「家庭作業」,鼓勵家人互相關心、提醒,把防癌當成生活一部分;若經篩檢「陽性」務必進一步確診,一旦罹癌務必尋求標準治療,切勿聽信偏方,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