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書店門面。圖/曾依璇
書店創辦人把書店視為一本書,希望訪客像閱書一樣。圖/曾依璇
文/曾依璇
巴黎Paris
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成立於一九五一年,座落在法國巴黎左岸,與聖母院隔著塞納河相望,是巴黎少數的幾家英語書店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家。
生於美國的書店創辦人喬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說:「我創立這家書店,就像一個人寫小說,每個房間都像一篇章節,我希望人們打開一扇門,如同翻開一本書,一本能帶領他們進入想像中奇幻世界的書。」
書店剛開張時,名為「米斯特拉」(Le Mistral),意為一種乾冷的冬季強風,一九六四年才改名「莎士比亞」,那年正是文豪莎士比亞的四百周年誕辰,同時也是為了紀念惠特曼推崇的書商畢治(Sylvia Beach),她在巴黎經營的書店,最早就是以莎士比亞為名。
惠特曼年輕時雲遊四海,身無長物,沿途受到很多陌生人幫忙,因此他深信「要善待陌生人,因為他們可能是天使假扮」,這句話至今仍寫在莎士比亞書店的角落。
秉持這個理念,書店從一開張就很歡迎藝術家、作家在店裡過夜,接待過的文人不計其數,包括美國演員暨作家伊森霍克(Ethan Hawke)。
書店對過夜的文人只有三個要求:每天讀一本書、每天在書店幫忙幾個小時,以及寫一頁自傳。這項傳統至今依然延續。
根據莎士比亞書店歷史簡介,這家店的建築前身是修道院,落成於十七世紀前葉,惠特曼在世時,喜歡想像自己是修道院裡僅存的修士;他說,中世紀時期,每座修道院都有一名負責點燈的修士,「我就是現在的點燈修士,這是我所扮演的最謙卑角色」。
書店現在由惠特曼的女兒施維亞(Sylvia Whitman)接手經營,她策畫許多文學活動、舉辦小說獎,替老店注入新活力,承襲父業,繼續做一名在暗夜點燈的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