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菲爾鐵塔於1889年落成時,曾經被人批評是個突兀的「鋼鐵怪物」、破壞巴黎的景緻。就如30年前,建築師貝聿銘在羅浮宮前廣場設計玻璃金字塔,同樣遭人抨擊打破古典平衡,人們對於習以為常的事物被改變,起初難免產生排斥感。
圖/曾依璇
文/曾依璇
艾菲爾鐵塔於1889年落成時,曾經被人批評是個突兀的「鋼鐵怪物」、破壞巴黎的景緻。就如30年前,建築師貝聿銘在羅浮宮前廣場設計玻璃金字塔,同樣遭人抨擊打破古典平衡,人們對於習以為常的事物被改變,起初難免產生排斥感。
如今,法國人暱稱艾菲爾鐵塔為「鐵娘子」(Dame de Fer),每年國慶煙火在塔上盛放,有重大喜事就設計新的鐵塔燈光秀,也會在舉國哀悼時刻熄滅鐵塔燈光。法國人的悲喜,也是艾菲爾鐵塔的表情。
每年有超過600萬人次遊客登塔,站在塔底欣賞的人更是不計其數。登上中層的方式有爬梯及電梯,價格不同;爬梯雖然要花力氣,但可近距離從各種角度欣賞鐵塔構造,若有一陣風大,甚至可以感受鐵塔微微晃動。
從中層再搭乘電梯登上距離地面276公尺的塔頂,到了這一層,眼下盡是巴黎市景,耳邊只有風聲。
在塔頂,有鐵塔設計師艾菲爾(Gustave Eiffel)的辦公室,還原成他當時使用的場景,還有他本人及美國發明人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蠟像。
頂層還展示了1889年剛剛落成時的塔頂模型,以1比50的比例縮小,且塗上鐵塔最初的棕紅色,與現在微微帶金的棕色互為對比。
艾菲爾鐵塔今年慶祝落成130年,為準備迎接於2024年巴黎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到訪的大批遊客,巴黎市政府及鐵塔管理營運公司陸續建設防彈玻璃牆、翻新紀念品商店等,一方面確保安全,一方面也希望這座巴黎象徵性建築帶來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