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貴州丹寨 苗族芒筒蘆笙之鄉 |2018.11.24 語音朗讀 311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楊興全在屋頂查看立秋後晾晒的竹子。圖╱中新社 貴州丹寨興仁鎮,楊興全正在打磨簧片。圖╱中新社 楊成用煤油燈為一根自然晾乾的竹子校直。圖╱中新社 校準簧片的音色。圖╱中新社楊興全與兒子孫子一起完成的一套芒筒蘆笙。圖╱中新社楊興全(左)與兒子楊成(中)孫子楊大平(右)在作坊裡製作芒筒蘆笙。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苗族過新年各地不盡相同,但都是在收穀進倉之後,即分別為農歷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卯日或丑日。為了迎接苗族新年的到來,楊興全與兒子楊成、孫子楊大平三代一起為苗年節蘆笙盛會趕製蘆笙。 蘆笙,古稱盧沙,是中國大陸西南部地區少數民族喜愛的一種吹奏樂器,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鳴管構成。蘆笙是苗族文化的符號和象徵,有所謂「苗族不離笙」的說法。苗族過年,蘆笙是頭號大事,幾千年相傳,過年那天各村各寨的蘆笙一定要響起來。 楊家三代居住的興仁鎮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是知名的「苗族芒筒蘆笙」之鄉,芒筒蘆笙製作技藝歷史悠久,二○○六年五月和二○○八年六月,苗族蘆笙製作技藝和苗族芒筒蘆笙分別入選第一批、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所謂芒筒蘆笙,是丹寨縣各族在傳統節日中的主要表演樂器,丹寨的芒筒蘆笙演奏方式獨特,是將芒筒與蘆笙一同吹奏,且旋律、曲調多樣,聲音高亢激昂,頗具震撼力,這是其他苗族地區少有的。 製作周期近20天 貴州丹寨的芒筒蘆笙製作技藝歷史悠久,從漢唐時期流傳至今,製作過程有六十多道工序,製作的匠人使用刮、削、通、打、錘、夾、鑽等相關工具,經過選料、烤料、打製簧片、製作竹木部件、裝簧片和定音等主要工藝流程,特別是削制吹管、共鳴筒和打磨簧片,全憑手感來嚴格掌握每個環節的輕重度,其中最關鍵的是打磨簧片和定音,簧片縫隙的寬度和簧片的音色決定芒筒蘆笙品質的好壞,因此需要經驗豐富的匠人靠眼睛看和耳朵聽,有人把這個特殊工藝稱之為「視聽藝術」,通常一套八支芒筒蘆笙的製作周期近二十天。 近年來,為傳承「非遺」文化,當地政府不但加強了對芒筒蘆笙製作傳承人的培養,還成立了眾多的非遺傳習所,把芒筒蘆笙舞帶進校園,建立芒筒蘆笙文化廣場等,並舉辦芒筒蘆笙文化藝術節、到國內外展演等方式,進一步提高芒筒蘆笙文化的知名度。 打破傳承老規矩 貴州雷山縣排卡寨人莫厭學從十六歲就跟著父親學習製作蘆笙,他是家族的第四代傳人,從他手中製作出來的蘆笙音質圓潤、做工精湛,素雅光滑,玲瓏精巧,二○○六年榮獲「貴州省十大民間工藝大師」稱號,同年苗族蘆笙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二○○七年莫厭學就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認為,蘆笙不僅是一件樂器,它奏出的音調是語義性的,也就是「蘆笙是會說話的」。苗族人透過蘆笙吹奏來言情志事,傳達明確的語義。 製作蘆笙並不容易,他和兩個兒子,一家五口都忙於製作蘆笙,但最核心的簧片製作、定音、調試等工序,仍由莫厭學親手完成。為了選擇最合適的簧片原材料,莫厭學四處收集銅鑼,把銅鑼打碎後重新熔煉製成簧片,再打磨成型。「好的簧片,輕彈一下,一秒內可以顫動五十次。如果低於這個就不能算合格。」 過去蘆笙的製作技藝「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但莫厭學打破這個老規矩,既傳給女孩,也向外傳。他說一九八○年代,改革開放才剛開始,打工潮還未興起。「寨裡很多年輕人無所事事,有的偷雞摸狗,有的上山亂砍亂伐。我就說,願意跟我學這個的,我免費教,一些人就來學了。」莫厭學說:「你會這門手藝,致富了;人家不會,窮,就來找你借錢。不借,不好意思,借了,他還不了。那不如教他也學會這門手藝,大家一起富。逢年過節,他們還爭先恐後地請我去家裡吃飯呢!」 培養手藝傳承人 一九七七年,貴陽龍洞堡機場落成,為慶祝典禮,訂購了七千多個蘆笙。「裝了一個大卡車!」莫厭學回憶,「全寨子做了二十多天,一個蘆笙賣十五塊(人民幣),賺了十萬多塊錢。大家高興啊!」現在,每到苗族年節,一張訂單就是一千多個蘆笙。 現在莫厭學帶了十幾個徒弟,但他從不擔心自家的生意受到影響,反而因為打工潮的興起,現在跟著莫厭學做蘆笙的年輕人沒有最初那麼多了,「錢遠不如打工來得快」。 讓莫厭學擔心的是,目前吹蘆笙的都是五六十歲以上的人,就算做蘆笙的人還在傳承,吹的人沒了,這門藝術也就死了。他希望能開辦一所學校,聚集縣裡所有的民間藝人,讓他們培養手藝的傳承人。他說,只有把手藝傳下去,才算對得起「傳承人」這個稱號。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安徽古民居博覽園 給450棟老宅一個家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雷山苗年」列非遺 遊客爭看不一樣的新年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5【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 安溪種茶賣茶 靠智能、看數據【文創之旅】徐州的漢風楚韻【大陸社會觀察】 天塹通途 山鄉巨變 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文創之旅】山西傳奇 跨時空琉璃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