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豹在我心中〉2018年 65.5X130cm 彩墨
圖/李賢文
〈雲豹在我心中〉局部
圖/李賢文
文/李賢文
月黑風高,舊好茶部落的夜晚,特別清涼靜謐。尋常習見的景物,在夜幕的籠罩下,更顯神祕。樹影婆娑,沙沙作響,星光隱約,一明一滅。那夜,我留宿在魯凱史官奧崴尼的山上石板屋。
經過白天的跋涉,此時山上的小屋,如同一葉扁舟,把疲累的身體,搖曳到睡夢中的安樂鄉。
魯凱部落的石板屋,結構簡單,卻充滿先人智慧。利用大自然賜與的板岩,堆砌成屋,砌成冬暖夏涼,可與天地共呼吸的石板屋。在奧崴尼山上的小屋內,有壺,有咖啡,有簡單的調味料,奧崴尼適意地在柴堆上架起鐵網,燒起了一壺水。
環顧四週,一無長物,像極了二十一世紀風行的極簡主義生活哲學,只是,眼前的一切卻是別無選擇下的清簡單純。一張石板桌、二條石板坐椅、一個燒柴的火爐,以及一堆木頭。在石板床榻邊,竟出現了驚喜:有許多書,有古拙可愛的力大古的立柱木雕,還有一把古老獵槍與番刀。一瞬間,唐朝劉禹錫〈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不禁湧上心頭。
記得,奧崴尼曾被問及,有沒有看過雲豹,相不相信台灣山中還有雲豹,他沉吟一會兒,接著斬釘截鐵地說「有」,眾人聞言驚呼:「雲豹在哪裡?」奧崴尼說:「雲豹在我心中。」
做為北大武山的子民,如果信仰山,信仰雲,信仰石頭,信仰祖靈,都是如此自然,那麼,信仰雲豹,又有什麼困難。
遂以黑夜中的雲豹與石板屋,作為創作的發想。畫面的左側,躡手躡腳走來一隻雲豹。牠的兩耳豎起,極其警覺地朝著一束從窗中射出的黃色光芒慢慢靠近。
那光,燦爛輝煌,在深夜中宛如聖光般洋溢著光明。光之內,奧崴尼身著短背心,在簡易的火堆前,煮起一壺熱騰騰的茶水。屋子裡的人,並未看到雲豹的出現,而屋子外的豹,卻專注地凝望屋內人的一舉一動。
天空黯藍,野樹風搖,屋中有人,屋外有豹,他們共享這奇妙佳美的神祕夜晚。雲豹或許已消逝在台灣山林的版圖上,但那一雙雙炯炯有神的眼,卻似乎無時無刻不在北大武山的山巔樹影中,凝視著人們的一舉一動,至少,對魯凱族部落而言,雲豹活在他們的心中。黛藍的天空,亮黃的燈火,斑斕的雲豹,鐵灰的石板,畫面上明亮的色彩,呼喊出屬於魯凱與雲豹之間特別的歷史與絢麗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