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角】一碗白米飯 的思考

文/劉克襄 |2018.11.04
2378觀看次
字級
中亞抓飯中心每口鍋都直徑一公尺以上,炒出烏茲別克最道地的庶民美味。圖/劉克襄提供
結實飽滿的稻穗。圖/劉克襄提供
有機日曬米。圖/劉克襄提供

文/劉克襄

在東京淺草,走進一家有名的天婦羅小店用餐。按店裡規矩,炸物到來前,侍者會先盛好一碗白米飯,並附上味噌湯,佐以漬物小菜。白米飯用手掌大的精緻陶碗裝了七八分滿,但服務生還是會悉心地探問:「你要正常分量的白米飯嗎,或者更多?」

在此的外食經驗裡,日本消費者難得會說少一點。因而雖在減重,我也不好意思提出類似要求。更何況,日本的白米飯委實好吃,我沒多叫,算是相當節制了。

只是,那一餐我還是被眼前的場景嚇到。對面幾位年輕婦人,索取的米飯竟然都是整碗添得滿滿,有的還堆出富士山白雪皓皓的形容。這種場景小時我還見過,現今台灣的自助餐店恐怕已成絕響,連喝維士比的勞動兄弟,恐怕都不會如此豪邁進食。

前些時日,在山區旅遊,看到幾位泡湯的日本孩童用餐時,數次跑到電鍋前,喜孜孜地盛飯。我更有無限感慨,未來可以想見,這個島國的下一代繼續會以米食做為生活重要的承傳。

日本人酷愛白米飯的程度,著實讓人驚歎。不僅早餐做為主食,平常連拉麵、煎餃等都可搭配。這個習慣絕非只是仰賴傳統生活文化所致。稻米栽種得宜,蒸煮得晶瑩剔透、粒粒分明,香噴噴又美味好吃,恐怕才是根本因由。

多次在日本的旅行裡,不僅在東京、名古屋等都會餐廳,連偏僻民宿的環境,我都一樣能吃到美味的白米飯。平常考察各地的鐵路便當,數百種款式的豐富內涵,更是以白米飯做為變化的基底。因為白米飯好吃,可以創造出各種可能的相關商品。這是台灣瞠乎其後,最為欽羨的飲食文化。

日本的白米飯到底有多好吃,或許能以台東池上做為對照。池上被視為台灣稻米生產品質最好的環境之一,當地人對自產的米相當自負,離開家鄉往往難以適應其他地方的白米飯。相反地,我到了日本,卻被當地的白米飯所震懾。

更早些時,有一電視台意欲製作家庭食物專輯,希望我能介紹一道可以承傳的料理。我想了一陣提出,能不能只是一碗白米飯。企畫聽到了,回函措詞有些疑慮。我只好花些時間,跟他講了一個經驗。

我有兩個孩子長年在外求學,半年難得回家兩三天。每次回來,當然都希望一起用餐。他們從小挑食,有些菜是不吃的,常常是挾幾口應付。但我和老婆日漸發現,兩個大男生雖沒吃什麼菜,白米飯往往扒上好幾碗,掏得鐵鍋半粒不存。有時沒菜了,取出油蔥攪拌,照樣吃得津然有味。

何以致此,我們以為,他們在家裡吃到的,並非一般自助餐店來路不明的,而是精挑細選的白米。我們不僅喜歡研究,還偏好購買有機日曬米,或者支持自然農法、無毒耕作的小農產品。每一包買回來,多半都叫得出品種,甚而了解背後的故事。什麼高雄一三九、台農七十一和桃園三號等等,都約略知道特性。長期支持好米下,我們甚至參與契作,學習稻作的耕種。

在WTO壓力下,台灣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稻米,加上如今社會飲食潮流又不偏好米食,導致我們的白米過剩,堆積嚴重。或許我們還有其他解決的管道,但我特別喜歡以一個人食用白米飯的口感經驗為例。

我們若選擇友善耕作,種出更多樣品項的優質米,加上正確良好的煮飯過程,相信國人都願意再多吃一些。每人多吃一碗,白米過剩的問題,或許就有多一點迎刃而解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