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佩佩
老家的三合院後方,種植了一大片的芒果樹,爸爸利用整修房子剩下的木材,搭建了幾間草寮,裡頭養了幾窩雞,任小雞們在園內自由穿梭。日落後,只要拉幾張椅條仔,在院埕泡一壺茶,沒多久,就會有街坊鄰居循茶香而來,在庭中泡茶聊天;夏天的夜晚,則會有一群孩子呼朋引伴地來此尋找螢火蟲的蹤跡,或是婆婆媽媽們茶餘飯後相約散步。
鄉下的人情味真的非常濃厚,電視廣告上,張君雅小妹妹在「泡麵泡好了!」的聲聲召喚下奔跑回家的情景,常常就在我們村莊裡真實上演。村里長家和廟口活動中心都配置有廣播器,常常會聽到廣播找人的呼喚。那真切的呼喊,是都市叢林裡看不到也聽不到的感受,那聲音,也是召喚孩子們回家的動力。
學校離村莊約莫二十分鐘腳程,同村的孩子都會結伴一起回家。但一路上,田野的吸引力真的太大了,有時在草叢間追逐蝴蝶,有時在圳溝裡找尋泥鰍、小魚,有時在田裡偷挖番薯、荸薺,有時偷摘路旁的龍眼、荔枝,雨後,路旁還會出現青蛙與蝸牛,讓這段短短二十分鐘的路程,往往走上兩個小時還回不了家。
這種田野中的清新氣味,小溪圳溝裡清澈的流水、自然生成的老樹野果、雨後豐富的昆蟲生態、路上奔跑的不知名動物……這些,在都市幾乎都無法遇見。
當今的學者,只會高談闊論環保,談節能、談復育,其實,還不如到鄉下住上一段時間,慢慢體會農村的生活:夜晚時,附近鄰居齊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不但節約能源,更能增進彼此的感情;仔細觀察古早建築的土角厝、小木屋與茅草屋,不就是現在綠建築的概念嗎?
隨著雞鳴鳥叫晨起,細聞芒果花、柚子葉與稻禾的不同氣味,聆聽蛙鼓蟲吟,體會鄉間淳樸的人情味,欣賞如圖畫般的蒼翠田野……一切回歸最初的自然,就會發現,大地一直都在,一直沒變,是我們走得太遠,忘記了它們原本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