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救空汙,行政院、環保署力拚全國紅害天數減半,雖然目標已經達標,不過去年部分空汙重災縣市改善率有限,還有縣市改善率為負的。環團建議,空氣品質不能只看最糟糕的紅害有沒有改善,而是空品呈現綠色的藍天天數是否增加。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研究員許心欣表示,在空氣汙染嚴重時,電廠降載等都能減少霾害高峰,這是部分縣市去年改善率有變好的原因,她認為,政府要讓空氣品質變好,讓民眾呼吸健康空氣,不能只是減少最糟糕的紅害天數,這樣標準太寬鬆,而是要學習中國大陸部分省區,要增加好空氣的天數才實在。
長期關心南部空氣汙染的台灣水資源聯盟發言人陳椒樺表示,高屏的空氣汙染來自中油、台船等工廠的大煙囪,這些汙染源至今都未實質減量,是高屏空氣汙染始終無法有效降低的原因,她也提到,在空汙法修法後,高屏空汙總量管制區抵換仍可藉由改善移動汙染源作為固定汙染源排放的抵換,這讓空汙重災區的汙染問題無法解決。
對此,環保署空保處長吳盛忠表示,改善空汙也要與經濟發展並進,針對高屏的空氣汙染已有一些管制思考方式,初步方向是針對較容易反應的乙烯、丙烯、丁二烯等加強進行盤查,減少臭氧與粒狀物的汙染,會比整體排放減量,對於抑制空氣汙染物更有效,而這些汙染物大部分就是來自石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