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前書倉卒,未盡所懷,故復略而言之。
西漢‧李陵〈答蘇武書〉
◆讀懂名句
哎呀!子卿!人與人相交往,最可貴的就是以心相交啊。前一封書信寫得倉促,沒有能夠完全表達我的心情,所以在這封信中又一次和你說起我的感受。
◆文章背景小常識
李陵,字少卿,西漢隴西人,是著名的「飛將軍」李廣之孫。年輕時曾擔任過侍中(皇帝身邊的侍從官)、建章監(督工修繕柏梁台)等職。
李陵善於騎射,懂得禮賢下士,所以深受軍士的愛戴。西元前九九年,李陵隨李廣利出擊匈奴,被圍,糧盡援絕,不得已之下只能投降匈奴,並受到匈奴單于的厚待。
而蘇武是在天漢元年,即西元前一○○年出使匈奴時被扣。當時李陵和蘇武同在漢朝做侍中,有很深的交情,李陵投降匈奴之後,匈奴單于曾多次派遣李陵去勸說蘇武,都沒有成功,而李陵最後則是病死於匈奴之地,終生再也沒有回到中原。
〈答蘇武書〉是李陵在接到蘇武寫給他,勸他回漢朝的信件後,所寫的回信。他在這封信中對蘇武傾訴了自己戰敗投降的經過、身處異鄉的孤獨,並且還譴責了漢朝對功臣的不義,以及自己為何不願歸漢的原因。
全篇語言流暢、情感豐富,讀來讓人覺得如同親面李將軍,聽他含冤忍辱的訴說,真可說是字字泣血、句句傳情、聲聲動人。
◆名句故事
蘇武和李陵都曾做皇帝的侍從,二個人一直都是好朋友。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匈奴,由於他心中有愧,因此一直不敢求訪蘇武。
過了很久,單于派李陵到北海去勸說蘇武,李陵只好前去,然後為蘇武準備了酒宴和歌舞,在酒席間趁機勸他,說:「單于聽說我和你友誼一向深厚,所以讓我來勸勸你,我知道你一直在等待機會回漢朝,但至今無法回去,白白地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根本沒有一個人知道你的一片冰心,這是何苦呢?
前些時候,你大哥因小過錯被皇帝處死,你的弟弟因無法完成皇上交付的任務而服毒自殺。我來匈奴時,你的母親也已不幸去世,夫人改嫁了,家中只剩下你的兩個妹妹和你的孩子們,現在過去了十多年了,他們的生死存亡尚不可知。人生短促得好像早晨的露水一樣,你何必這樣自找苦吃呢!況且皇帝年紀老了,神智不清,大臣無罪而被滅族的就有好幾十家,你究竟是為誰保留著節氣呢?聽我的話投奔匈奴吧!」
而一直在一旁默默聽李陵說話的蘇武終於開口了,他說:「我們家父子都沒有什麼功德,是靠皇上的提拔,才能成為皇帝的近臣,我常希望能為國獻身。現在能有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極殘酷的刑罰,我也心甘情願,你就不要再勸我了。」
李陵眼見遊說不成,不死心地又陪蘇武好幾天,並不斷地勸誡著,但蘇武仍舊不為所動地說:「我自己早是該死之人了,如果你一定要叫我投降,就請讓我今天和你盡情歡樂一天,然後我就死在你面前。」見到蘇武這樣忠誠,李陵也只能歎息道:「唉!你真是一位忠義之士啊,我和衛律真是罪惡滔天,我再也不勸你了。」然後哭著與蘇武告別。
幾年後,李陵再度到了北海,他告訴蘇武說:「匈奴在邊境捉到了雲中郡的漢人,那被捉來的漢人說,那裡從太守以下,吏民都穿白衣帶孝,據說是皇帝死了。」蘇武聽了這話以後,便向著南方號啕大哭,直哭得吐出血來。他早晚哭弔,連續好幾個月。
◆新說名句
交友應交心,歷來是人們的共識。所以,像「人之相知,貴相知心」這一類的話語,在中國古代的詩歌文章中俯拾皆是。比如,白居易認為交朋友應是「交心而不交面」;王安石也說「人生樂在相知心」……等等,都是認為朋友間交往時互相交心,是人生一大樂事,是非常可貴的。
美國總統林肯曾經說過:「人生最美麗的回憶就是他同別人的友誼。」亞里斯多德的話則更是精要:「友誼就是棲於兩個身體中的同一個靈魂。」而法國的羅曼‧羅蘭在他的名著《約翰‧克利斯朵夫》中更是提及:「忠誠的朋友是千金難買的。」可見,無論古今中外,對知己都是同樣重視。
(商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