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溪湖糖廠鐵道文化園區

文/吳芳枝 |2018.10.08
1704觀看次
字級
懷舊觀光小火車。 圖/吳芳枝
園區內花木扶疏,美不勝收。 圖/吳芳枝

文/吳芳枝

從高速公路下員林交流道後,沿著筆直的公路向西前進,高聳的牌樓寫著:羊葡小鎮歡迎您,彰化平原上美麗樸實的溪湖鎮就在眼前!

街上樓房都不高,感覺天寬地闊,走出鎮中心的商業區,周圍都是農村聚落,阡陌縱橫,綠野平疇,舉目盡是葡萄園、菜園與稻田。微風帶來鄉野間清新而香甜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

因氣候溫和,溪湖生產的巨峰葡萄,經過農民數十年的品種改良,改進栽培技術,品質更優良,成熟的葡萄圓潤多汁就像紫色寶石般晶瑩剔透、營養豐富,是經濟效益很高的水果,因此產業道路兩旁放眼望去盡是搭著網架的葡萄園,近幾年葡萄觀光果園更打響了知名度。

淳樸的農業小鎮,務農人口佔多數,是全台最重要的蔬果產地及集散市場之一。除供應全台各地外,大量蔬菜也外銷至其他各國。溪湖是典型的傳統農村,鄉間還可看到很多古樸的三合院,居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個寧靜純樸的小鎮。

光復初期,糖業是台灣重要工業之一,溪湖糖廠建於一九一九年,原為「大和製糖會社」,一九四六年光復後改名為溪湖糖廠,為早期台灣賺進大量外匯,締造輝煌的外銷業績。

溪湖糖廠的製糖工廠,占地廣闊,高聳入雲的大煙囪為糖廠的精神象徵,也是溪湖的地標。小時候,只要看到大煙囪冒煙,就知道糖廠機器要開始製糖了,也造就當地居民打工的機會和福利。後來因為國際糖價趨向低落,溪湖糖廠在二○○二年吹熄燈號,轉型為觀光文化園區──糖業鐵道文化園區,廠房內原先製糖用的壓榨機、鍋爐、分蜜機等,經規劃及整理後,都保存的非常好,假日有專人為遊客導覽。

園區內設有糖廠文物館、蒸氣火車展示館、車台展示區、親子草原、冰品部、生態池、烤肉區等,開放遊客參觀並播放相關影片,讓民眾回顧台灣製糖產業輝煌的過去。

溪湖糖廠轉型為觀光糖廠,發展出許多休閒活動,最讓民眾懷舊的是觀光小火車。這觀光五分車(其軌距約為國際標準軌距的一半)當年主要是用來運送甘蔗及糖製品,從民國四十九年開始營運,員林─溪湖、溪湖─鹿港的載客業務,是當時民眾重要的交通工具。學生搭乘五分車到外地讀書,開啟鄉村孩子求學之旅,受惠良多。後來由於公路交通運輸逐漸普及,於民國六十二年停駛客運,至民國八十五年運送貨物也全線停駛。

觀光小火車開車前先鳴笛,車廂是過去運輸甘蔗的車輛改裝而成,簡單的長條板凳,沒有門窗,空氣流通,視野遼闊,每天於固定時間搭載乘客環繞糖廠,經過生態池、親子草原、烤肉區,從溪湖糖廠開車到濁水站後調頭折返,車程來回約七公里,歷時約五十分鐘。隨車有一名導覽解說員為遊客沿途講解,田園風光盡收眼底,軌道兩旁農地種植葡萄、花椰菜、韭菜、高麗菜,火車經過時,在田裡種菜的農民都會和乘客揮手招呼,有濃濃的鄉土人情味。

別忘了,還可以到園區內冰品部品嘗古早味的枝ㄚ冰,讓人回味無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