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娟瑜
「完美式愛情」是理想的、指標性的,
若為了追求這種「相親相愛」的關係,
而不停地換伴侶或是苛責伴侶,
就實在太為難彼此了。
英姿煥發的身影從崖邊蹤身一跳,生命的爆發力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是無限的熱情,是無窮盡的希望。落水後,激起了銀白水花,只見水中身影瀟灑迴轉,即刻向前泅泳而去。
愛情的身影
愛情的發生彷彿跳水的剎那,一切不可預知,令人期待,當水花四濺時,愛情的荷爾蒙神奇地串起了生命的連結。
其實,多數的我們不懂愛情,也不懂婚姻,誤以為有人示好就是愛情,誤以為婚姻就是共組家庭。當有人來追,或想追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很少反問自己:這是適合我的人嗎?這是我想要的伴侶嗎?
如果當年有人教導我們:「約會三次後,在還沒掉入愛情漩渦前,至少先找三位客觀、有智慧的親友師長,認識一下對方。」或許將有助於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但通常都沒想那麼多,兩人愈走愈近,近到看不見對方的真實面貌,也無法釐清對方行為舉止上的蛛絲馬跡,直到跳水、落水,接著就被拖下水了。
愛情三角理論
有學員問:「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婚姻,怎麼辦?」這不是某一個人的問題,這是許多愛情走到盡頭、婚姻亮起紅燈的夫妻的共同困擾。
以目前全世界離婚率節節攀高的趨勢,伴侶往往認定當年英姿煥發的跳水身影,根本就是幻影、是假象,卻忘了自己在說「I do」的時候,也是有責任的。
一九八六年,心理學家羅伯特.史坦伯格(Robert Sternberg)在《心理評論》發表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將親密、激情、承諾做成幾何學的假設,使得現代人在確認愛情與婚姻時,有了比較清晰的輪廓。
史坦伯格用親密、激情、承諾組成七種愛情類型:喜歡式愛情、迷戀式愛情、空洞式愛情、浪漫式愛情、伴侶式愛情、愚蠢式愛情、完美式愛情。
其中,只有「完美式愛情」才是「真愛情」,其他都是「類(似)愛情」或「非愛情」,依照史坦伯格的說法,「完美式愛情是由親密、激情、承諾共同構成愛情,缺一不可。」又說:「建立一段穩定、持續的愛情,需要戀愛雙方耗盡畢生的精力去培育和呵護。」
你做到了嗎?
史坦伯格分別就親密、激情和承諾,列下十個問句,各位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
親密:
一、感受到尊重?
二、兩人可以無話不談?
三、看到彼此總是很開心?
四、樂意支持對方的決定?
激情:
五、喜歡和對方身體接觸?
六、在孩子面前仍會摟摟抱抱?
七、常安排夫妻間的驚喜約會?
承諾:
八、扛起責任,共同面對各種問題?
九、信守諾言,雙方一同持續成長?
十、相信對方是自己最好的選擇?
以上十題,若能完全做到,恭喜各位,您享有史坦伯格所謂的「完美式愛情」的婚姻,兩個人真正做到「相親相愛」,永浴愛河。
如果有些不確定的答案,那就是屬於「類愛情」的婚姻,雖非完美,但仍可接受,保留在「相安無事」的層次;關係上仍有可改進之處,但無須苛求。
萬一答案是「否」居多,兩人水火不相容,那麼「相敬如『冰』」的婚姻關係,已是岌岌可危了。
但其實「完美式愛情」是理想的、指標性的,若為了追求這種「相親相愛」的關係,而不停地換伴侶或是苛責伴侶,就實在太為難彼此了。
「類愛情」的婚姻雖沒有「完美式愛情」令人稱羨,至少在「相安無事」的基礎上,還可以修補彼此的關係、調整雙方的差距,仍有共同學習、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