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北美大地】北美秋沙鴨 文/林心雅(Hsin-ya Lin) |2018.09.30 語音朗讀 33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阿拉斯加布魯克斯河看到這般景象,只能用"WOW!!"來形容。仔細數一數,共拍到27隻小鴨子,不會都是這位單親媽媽生的吧?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秋沙鴨分布廣泛,此圖拍攝於新墨西哥州。看更仔細些,成年公鳥的頭具有墨綠金屬光澤,嘴喙和雙腳均為紅色。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你可以更近一點,看到鴨嘴邊緣的鋸齒了嗎?難怪又稱為大鋸嘴鴨!因小紅鮭相當大尾,鋸嘴須一直喬正食物,直到把魚頭對準咽喉,才能活吞下肚。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多年前在加州優勝美地瑪瑟河邊,瞥見一對秋沙鴨情侶悠游水中,前者黑頭白身為公鳥,後者褐頭灰身為母鳥。圖/李文堯&林心雅 文/林心雅(Hsin-ya Lin) 第一次看到這種鳥,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了。在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瑪瑟河邊,瞧見一對美麗的鴨子悠游河中。 常棲息於淡水 在鳥的世界裡,通常都是男生外型比較搶眼,我就直覺判斷面前的這對情侶,較明亮的那隻是公鳥:牠整體顏色對比鮮明,有著閃閃發光的白色身體,頭部閃現深綠色金屬光澤,嘴喙鮮紅,背面黑色。母鳥身體是灰白色的,胸部白色,頭部和上頸呈棕褐色,或更像鐵生鏽的顏色。最特別的是母鳥頭頂有一搓短羽冠,看過就不容易忘記。 之後翻閱鳥類圖鑑,原來此鳥英文稱為 Common Merganser,為雁形目雁鴨科秋沙鴨屬,中譯名為普通秋沙鴨,或稱川秋沙、潛水鴨、大鋸嘴鴨子等。其成年男女外型有別,雄白雌灰,果然印證我的猜想;而未成年亞成鳥的外型則和母鳥相似。身長五十四到七十一公分不等,體重從九○○到二一六○公克都有,平均而言,男生通常會比女生稍大些。分布範圍廣泛,除了北美,在歐洲、中亞、和北亞的森林都能見到,不過歐亞地區習慣稱此鳥為 goosander。 秋沙鴨主要生活於河流和湖泊中,難怪會出現在優勝美地的瑪瑟河。我看著眼前這對情侶,沿著水邊游來游去,偶而潛入水中捕魚,但不到三十秒就浮出水面。據說此鳥最長可潛水兩分鐘之久。牠們用目視尋找食物,主食是魚類,但也吃兩棲動物如青蛙、水生無脊椎動物(如昆蟲、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等)和植物,較罕見的是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雖然牠們喜歡淡水棲息地,但在冬天時可能會在沿海海灣或港口過冬。 善用鋸嘴捕魚 後來我們在加州太浩湖的泰勒溪上游,很幸運地看到秋沙鴨在溪中吞食小紅鮭的真實景象,此鳥不太怕人,就在咫尺之距,十分生動精采。這才注意到,不像其他鴨子的嘴喙多半寬而扁平,秋沙鴨的嘴喙直而狹長。而牠們所以被稱為大鋸嘴鴨,正因其嘴喙上有鋸齒狀的邊緣,用以抓住滑溜的獵物。 然而喙邊的鋒利鋸齒,若不張嘴根本無法瞧見。我是因為用長鏡頭拍攝,一直盯著主角看,才發現牠們的鋸嘴對於捕魚有多麼重要。其實小紅鮭的體積並不小,秋沙鴨藉著鋸嘴咬住魚身,但無法一口將其吞下,因為小紅鮭太大了,牠必須先把魚頭轉正,才能先吞進魚頭,再吞魚身,最後魚尾,要這樣依序慢慢吞入才行。 於是人們會看到秋沙鴨很有技巧地,不時輕甩魚身,隨即用鋸嘴立刻咬住。每一次都在調整魚頭的位置,直到魚頭對準自己咽喉,一張口,脖子一伸,就這麼把小紅鮭慢慢吞下肚。但也有失敗的時候,若力道拿捏的不夠火候,小紅鮭活蹦身子一抖一蹭,就一溜煙似地竄回清澈溪水中。 母鴨號托兒所 秋沙鴨喜歡把巢築在北方森林裡靠近河流或湖泊的樹洞中。由母鳥選擇巢穴位置,通常是老樹上的天然樹洞或啄木鳥洞中,離水邊多半不到三十公尺;有時也會在岸邊的岩石縫、地穴,或灌叢中築巢。母鳥用木屑和草做成巢碗,還會用自身的羽絨毛墊底。一年生一窩蛋,通常六至十七只(最常見是八至十二只),並負責孵蛋四至五周。公鳥則在母鳥開始孵蛋不久即離開,和其他公鳥一起到別處換羽,不見人影,因此秋沙鴨母鳥算是典型的單親媽媽。 幸好幼雛是早熟型,很好帶,一生出來全身即長滿了絨羽,而且破殼後一兩天就能跟媽媽到河流或湖泊中,開始游泳和潛水並自行覓食,起初以淡水的無脊椎動物和小魚苗為食,不到兩周就能吃魚,兩個月就羽翼豐滿,到兩歲左右轉大人。 其實除了捕食小紅鮭畫面令人心悸,秋沙鴨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有一樁,就是牠們的母鴨托兒所。記得也是好久以前,在阿拉斯加的布魯克斯河口附近看到一隻母秋沙鴨悠游水中,後面跟著一大群看似剛出生不久的小鴨子,好可愛,但也令人吃驚,因為小鴨子數量不是普通的多,隨便數一下就超過二十隻。 最多托達 隻 我的老天爺,生平從沒見過這樣的畫面,生十幾隻已經很令人側目了,生到二十幾隻未免有些太誇張了。心中立刻起了疑問:一隻母鴨真的可以生那麼多小鴨子嗎? 後來從文獻得知,原來有些母秋沙鴨會把蛋下在別的母鳥巢中(還好只是少數),有的則會拜託其他母鴨代為照顧幼雛。換句話說,托兒所主要成因,是母鴨會帶著幼雛到別人家,讓孩子們聚在一塊兒,到水中覓食時彼此可幫忙看顧,形成小型托兒所,可說是相當窩心。 我們數了一數,那群幼雛一共有二十七隻,仍算是小case,據說目前最高紀錄是一隻母秋沙鴨帶了七十隻小鴨。想像那壯觀的畫面,就會讓人忍不住微笑。 前一篇文章 【加拿大鼠類】因氣候一路北遷 下一篇文章 【寵物一家親】可愛的貓城 馬來西亞古晉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加拉巴哥群島 物種之島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灰松鼠【相遇.北美大地】美洲紅隼 北美最小的獵鷹【相遇.北美大地】沙漠中的吉拉啄木鳥【相遇.北美大地】多彩的美洲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