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恆春半島上月大雨不斷,造成台26線墾丁石牛溪段,北上車道邊坡土石嚴重崩塌,公路局進行邊坡整治工程時,墾管處解說義工驚見豪雨沖出塵封逾萬年的滿月蛤化石。圖/潘欣中
【本報屏東訊】屏東恆春半島上月大雨不斷,造成台26線墾丁石牛溪段,北上車道邊坡土石嚴重崩塌,公路局進行邊坡整治工程時,墾管處解說義工驚見豪雨沖出塵封逾萬年的滿月蛤化石(圖╲潘欣中);墾管處表示,雖非高價珍稀化石,仍可保存做為自然史教育用途。
墾管處一名解說義工知道當地曾有不少滿月蛤化石出土,他研判這次也會隨大雨沖刷的土石重見天日,到現場,很快在土石堆中找到三十多顆,送交墾管處。
在恆春半島收集化石逾三十年的林景文說,恆春半島的地質年代約五十至八十萬年,在恆春西海岸發現最多的是螃蟹、貝類等海相化石,滿天蛤生活在珊瑚礁周邊沙地,隨著珊瑚礁抬升深埋山中,恆春四溝里和墾丁石牛溪一帶數量很多,不是珍稀級化石,保存研究價值不高;另外,恆春也有大象等陸相化石和樹葉、樹枝等植物化石,證明冰河時期台灣與大陸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