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眾論文發表會展現佛光山集體創作的精神,猶如古代譯場的再現。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觀禮者在台下認真研讀文字般若。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光山研究──二○一八年徒眾論文發表會」九月上旬於佛光山東禪樓舉行。今年共有四十七篇論文投稿,十篇進行發表,其中一篇為英文撰寫。每年,佛光山的徒眾透過不同的面向,以論文寫作來探討人間佛教的弘傳,也將修學過程中的感悟及實踐化為文字,以文字般若為人間佛教留下智慧結晶。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勉勵大眾,除了深入佛法義理研究,更要將其在弘法實務上發揚光大。此次獲選參與發表的十篇論文,秉持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的本懷,從文藝、體育、音樂、教育等方面,印證了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人人可以透過學習佛法,應用佛法,令生活更美好、社會更和諧、生命更有價值。
此次論文方向體現出佛光山人間佛教知行合一,與時俱進的特質,包括妙景法師對於星雲大師「以人為本」的美學實踐與特質的探討;知軒法師對於當代人間佛教「苦行」的意涵研究;慧裴法師研究大師以「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做、唯法所依」的理念,對佛光山「萬緣水陸法會」的革新,彰顯出細緻且具效率的簡約管理;慧覺法師探討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對社會淨化的影響;有弘法師的「佛教音樂弘法效益──以悉達多太子音樂劇為探討」,闡述了大師以音聲作佛事的善巧方便,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了解佛陀的一生及弘化精神,超越宗教、種族隔閡,也讓更多的人了解菲律賓佛光山三十年之弘法成果;知泉法師探討星雲大師佛光山四大宗旨的弘法模式;知柔法師以佛陀紀念館3D光雕祈福活動,探討人間佛教對數位藝術的應用;知尚法師以大師體育弘法推動三好運動,接引青年學佛對於淨化社會風氣的貢獻;知千法師探討大師主持編修「給人懂」的《佛光大藏經》;慧喜法師探討星雲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的信仰價值。
發表會禮請專家學者萬金川教授、陳一標教授、王惠雯教授以及李芝瑩教授,於現場針對論文做出點評分析指導,四位教授勉勵發表人:應從「歷史宏觀」的角度去切入探討,以客觀角度整合與歸納論點,藉由寫論文讓信仰更堅固,並與大眾分享自己在法上的感動。
主辦單位傳燈會執行長妙文法師勉勵大眾,期能透過寫論文,在學習上不斷自我超越,將個人的體證化作文字,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讓大家都能受到人間佛教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