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住宅 叩關巴塞隆納

編譯/潘楠慕 |2018.09.16
1519觀看次
字級
膠囊住宅設備簡單,空間狹小,巴塞隆納當局尚未批准。 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膠囊旅館」對背包客或屋主來說可能互蒙其利,但西班牙巴塞隆納當局卻反對這種居住模式,因為不符當地法律規定,甚至還有反對人士以「棺材」來形容這種屋舍。

巴塞隆納是典型因觀光業蓬勃發展,導致當地生活水準飆漲的例子。近年來,巴薩隆納的房租水漲船高,二○一四年到二○一七年平均上漲近三成到一千歐元(約合新台幣三萬二千元)。

根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西班牙平均月薪僅一千八百八十歐元,三十歲以下者更不到一千三百歐元,許多人無力負擔房租。

因此,一家稱為「Haibu 4.0」的公司,決定推出類似日本「膠囊旅館」的「膠囊型住宅」,房間結構如同蜂巢,層層堆疊。這種房舍的生活空間雖然狹小,但月租也相當低廉,只需兩百歐元。

這個構想引發廣泛討論,包括反對聲浪。巴塞隆納當局規定,住宅面積至少須達四十平方公尺,但「Haibu 4.0」每間「膠囊」的樓地板面積只有二點四平方公尺。市府住宅委員會主席蒙塔納(Josep Maria Montaner)表示,「Haibu 4.0」並不符合住宅面積規定,營業執照的申請勢必無法獲得批准。

巴塞隆納市長柯勞(Ada Colau)說:「住宅不能把居民堆疊起來,法律不允許這種類型的住宅。」副市長桑茲(Janet Sanz)也強調,目前市政府尚未收到相關的申請,但依照目前的狀況,「Haibu 4.0」無法獲得執照。她表示:「住屋空間過度擁擠並不符合法令,我們的城市不容許這種居住模式。」

反對這個構想的市議員艾瑞宏(Inigo Errejon)說:「Haibu 4.0的房子早就有了,在墓園裡,我們把它叫做『棺材』。膠囊型住宅絕不可行,所幸當局應該會予以禁止。」

不過,在「Haibu 4.0」認為,人類本是社會型動物,他們的計畫能讓許多人同住在一個社區,如同蜂巢裡的蜜蜂。每一間「膠囊」可居住一人,深度為兩公尺、寬度和高度均為一點二公尺,並有床鋪、電視、桌子、架子、行李箱收納空間和電源。公共空間則有廚房、客廳和淋浴間等設施,也提供網路。

「Haibu 4.0」公司強調,這並非旅館,目標客群並非旅客,而是負擔不起貴房租,被迫天天長途通勤的年輕人。入住者年齡限制在二十五到四十五歲、且月收入在最低工資四百五十歐元以下的低薪者。

共同創辦「Haibu 4.0」的瓦特維爾(Edi Wattenwil)說:「這種膠囊式住宅,絕對不是未來的住宅形式,沒有人想要住在這種房子,也沒有人想要那麼低的的月薪。但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許多經濟有困難的人。」

瓦特維爾和公司其他合夥人認為,比起收容所,這種型態的住宅至少讓入住者更有尊嚴,也能保有更多隱私。一旦經濟狀況獲得改善,就可以搬到更舒適的地方居住。

儘管尚未獲得執照,「Haibu 4.0」已著手興建許多間「膠囊住宅」。該公司表示,正全力爭取巴塞隆納當局核發營業許可,也打算把這個構想推廣到歐洲其他城市,例如丹麥哥本哈根、法國巴黎或義大利羅馬等房租昂貴的地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