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張芯怡
文/周靜芝
我的生日與秋天有關,每年一過了我的生日,秋天即快來了。生日裡存有好些數目八,不知爸媽是逗他們的小么妹開心,還是信以為真,說我的生日諧音「發」,能帶給我福氣、豐收等等。一生下來便遇秋收,臨近金黃壘壘,這人生想來不自覺也光彩起來。
我的手也與秋日有關,被叫稱「菊花手」,綿乎乎肉陀陀的。說是這手生來不會受苦遭劫。我伸出自己的手觀望,一指一瓣的,真猶如秋菊展演眼前。
英文裡有一種說法: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了什麼,你便成了什麼。好比你若茹素,你必願意過簡單的生活。中國亦有類似的說法:名者,命也,是有天命的。你的名字是命定的,它就是你自己。
語言學裡的一派認為不同的語言會迫使人思考不同的事情。譬如我一說英文,時態即在心裡打轉;回到中文,自自然然的不那麼講究時間性。
一個人對食物的癖性、生辰名字、語言習慣,彷彿在在都能與你的本質相關,與你的命運聯結。你自己似乎不能決定天生的傾向,不能與環境抗衡,好像你處處受掣制,然而,參透天機其實可掌控在自己手上。
幼年時對於父母的「好話」皆信之不忤,例如聽聞耶誕老公公送好孩子禮物,時節到了,一定掛出紅襪子,欣喜自己一年的表現有了收穫。即便長大後知道都是一齣演給孩子們的戲,卻仍餘韻猶存,戲中傳遞的是一分最真實的溫暖的心。
一年年過下來自己的生日,我的人生如約滑晃至了秋季,異日與父母靈山再會,不過轉眼之間。鄰居的一株楓紅每到秋來,必然灼灼遍撒紅影,從中我總感到一片蔚然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