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世昌(資深媒體人)
世界各國的國防預算,有明顯增加的趨勢。需要注意的是,盛傳第二艘與第三艘航空母艦已經下水了的中國大陸,其軍事擴張最為明顯,其次是俄羅斯、日本以及東南亞諸國的亞洲地區,台灣也難逃這一波被拖下水的命運。冷戰結束後的軍縮,快速轉換成了軍擴時代,東亞儼然快成為一個新的火藥庫地帶。
最近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推計,全世界二○一七年軍事費用支出,共達約一點七兆美元,比二○○八年增加了百分之九點八。這個數字如果與一九九○年代蘇聯解體後的冷戰結束,各國軍事支出縮減相比,現在的軍事費用很明顯大幅的擴增,焦點所在就集中在亞洲。
將軍事支出統計大幅推增的,就是號稱世界第二大軍事大國的中國大陸。大陸公布的國防預算,並不含向外國購買武器與研發等費用,不過據推估,二○○八年時大約一千億美元的軍事費,到二○一七年時一舉暴增到二千二百八十億美元,增加了一倍多。
大陸的軍備增強,強化了質與量兩面,例如國產的航空母艦建造、次世代戰鬥機以及高性能飛彈的配備,加上爭議中的南海軍事據點化等,都讓人感覺到大陸的崛起,給此一地區帶來了相當的威脅。
受到大陸抬頭的影響,帶動周邊諸國的軍事支出也大幅提升。東南亞諸國的軍事費用,這十年間一共增加了四成左右,連原本不被注意的柬埔寨增加了四倍,孟加拉與印尼也都增加了兩倍,一般認為是大陸擴張後的波及效應。
美國今年的國防軍費,是大陸的近四倍,依然雄居世界第一。歐巴馬前政權曾經減少軍備支出,所以二○一七年比二○○八年減少了百分之十四,可是川普政權成立後揭櫫「再建美軍」方針,本月十三日川普簽署的國防權限法案,國防軍費高達七千一百七十億美元,是九年以來的最大規模。
川普上台前,就不斷放話要「同盟國」均攤世界維安的軍事費用,首當其衝的就是歐盟諸國。歐洲二○一七年的軍事支出為三千四百二十億美元,十年間才增了百分之一點四,川普因此在七月出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峰會時,就明言要各國軍費支出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幾乎是歐洲各國共同目標百分之二的兩倍。
從地圖來看,歐洲周邊國家的軍備也持續擴增。因為合併克里米亞半島而與歐洲對立的俄羅斯,這十年間的軍費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六,這還是因為二○一七年時國際油價下跌比較保守的估計,其實二○○七年到二○一六年的俄羅斯軍費成長了近兩倍。
美中兩大軍事強國夾著太平洋的軍事角力,當然牽動了此一地區的神經,日本也走向軍擴。安倍政權日前提出二○一九年國防預算報告,向國會要求編列約五點四兆日圓(約五百億美元),比今年增加二千億日圓(約十九億美元)以上,讓日本國防預算再創新高。報告中顯示,日本來年期望從美國添購多款軍事設備,包含陸基版本的神盾防空系統,以及增編新型F-35A匿蹤戰機的預算。
被中共軍繞台威脅的台灣,難逃軍備擴張路線。行政院長賴清德說,台灣明年度國防預算三千四百六十億元,較今年度預算三千二百七十七億元增加一百八十三億元,增幅為百分之五點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點一六。軍方除了加強向美國採購M1A2主力戰車、自主籌建微型飛彈突擊艇,以及陸軍籌購新型野戰防空飛彈外,還力推潛艇國造等。
世界情勢正在變化,對立趨於嚴峻,冷戰後的東亞地區軍事地圖,正在令人擔憂的改寫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