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月治
八八父親節到了,我想起天國的父親。打開塵封的記憶,往事歷歷在目,父親的形象鮮明如昨。
父親是老實憨厚的農民,不同於母親充沛滿溢的母愛,父親寡言沉默,不善言愛,和子女互動不多,他只是默默地做著該做的事,無聲得讓人忘記他的存在。
小時候我是個愛哭鬼,功課不會寫哭、姐姐沒有幫我綁好頭髮哭、衣服不好看哭、飯不好吃也哭,和弟弟吵架更是大哭特哭,完全不懂得體諒在田間勞累了一天的父母親。家裡栽培我讀書已經很不容易,特別是在那物質匱乏、重男輕女的年代。
有一天晚上,我邊寫作業邊哭個不停,還大聲頂嘴把氣發洩在母親身上。沉默的父親終於爆發了,抓起我的書包丟到門外,罵道:「天天哭,乾脆不要讀了!」這是父親第一次對我發怒,也讓我看到父親威嚴的一面。
父親不識字,但很喜歡看歌仔戲,村中若有節日慶典演出,父親必會早早拿著椅子去占位;有時鄰村上演野台戲,鑼鼓喧天,他也會大老遠跑去。不識字的父親因此熟稔許多歷史故事,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能津津樂道。夏日的夜晚,鄰居圍坐在庭前乘涼,泡茶聊天,這時,父親就變得能言善道,滔滔不絕地講著歷史典故。聽父親講古,應該是小時候我和他唯一的互動了。
父親為人誠懇厚道,在村中頗受人尊敬,村民凡有紅白喜喪,必會請他幫忙。記憶中,父親幾次穿著帥氣,陪著意氣風發的新郎倌去娶親,那在村中是很高的禮遇;而在送葬隊伍中,也常會看到父親敲鑼打鼓或鼓起腮幫子吹嗩吶的身影,那是熱心助人的父親。
父親晚年時,大哥開了一家自助餐,為了幫忙大哥載蔬菜、廚餘,父親開始學騎腳踏車,後來,他把腳踏車改裝成三輪車,載起蔬菜就更方便了。父親的晚年有了這項營生,生活因此不孤單,總是興致勃勃地在店裡幫忙切菜洗菜、招呼客人。
和大多數村民一樣,父親鮮少有機會走出鄉村,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後來,因緣聚會我遠嫁台灣,想要申請父親來台探親,讓他一覽寶島風光,想像他該會多麼歡喜雀躍。可惜當時受限於政策,父親沒能等到我取得身分證就撒手人寰了,想讓父親走出來看世界的願望終成遺憾。
如今,父親離開我們十幾年了,對他的思念無時或忘。願天國的他一切安好,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