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隨筆】走出舒適圈 尋找生命意義

文/王錫璋 |2018.08.05
1883觀看次
字級
土地上的畫 油畫 60X80cm 2014 圖/皇冠出版社提供
廖哲琳初到陝北。圖/皇冠出版社提供
圖/皇冠出版社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人這一輩子,就是為了應付這張嘴了!」或是「一天的生活,就是太陽底下繞一圈」、「人皮哄地皮,地皮哄肚皮,只要真心真意對待土地,土地也是不虧人的」,這些出自農民內心和經驗的話語,想必比哲學課堂更貼近人生和生活吧!

近年來許多學校或熱門地景鄉村,流行請駐校、駐地作家或藝術家,期望透過創作者的筆,為學校或鄉土宣傳。

駐校作家或藝術家,停留期間大多短暫,但申請「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的廖哲琳女士卻是到中國陜北黃土高原「魏塔寫生基地」駐村畫畫,一去,就在那裡住了六年,與五湖四海來的大陸畫家,一起參與當地農民的生活,和勞動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與當年文革時期的知識青年下鄉,幾無二致。

廖哲琳畢業於台大哲學系,擁有美國伊利諾大學哲學碩士,畢業後過了幾年日夜奔波、昏天暗地的生活,卻發現自己仍然感到生命的迷茫,心情無時不處在焦慮、不安中。於是她選擇放下一切,到陜北魏塔基地去寫生、作畫,只為了尋找生命的答案。

畫遍真實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夏天熱浪黃沙,冬天大地冰封;魏塔村附近也是禿山連成一塊,土地貧脊,這裡沒有甚麼農業機械化,農民沿用千年以來的農耕方式,就是「面對黃土,背朝天」,紮紮實實地勞動、耕作。

廖哲琳到這裡,搭著一位叫老蔣的農家,一天生活費用是人民幣四十元,她住窯洞、睡火炕、吃大鍋飯、蹲茅坑,偶爾也要幫忙做點農事,其他時間則是畫畫。六年來,她畫牛、畫驢、畫村裡的大大小小人物和風景,也到處去各家拜訪,看看底層民眾真實的生活,有時也跟著人家去捕野兔、逮山雞的。她完全融入高原上的生活。

《種畫的人:我在黃土高原,革自己的命》就是她過去六年來的所見所畫和所思。她說,經過六年的生活淬煉,所畫的內容就種植在心田裡了。在這裡,她看到人生最純樸、真實的一面,一群陜北農民,也不怕被畫,照樣在樹下拉話、摳腳、挖鼻屎……憨傻粗野,生猛帶勁;但他們又都有顆良善護人的心,以及敬天順地的人生觀,這大大感動廖哲琳的心。

真心真意對待土地

這本書記載許多陜北高原農民細微的起、居、住、行生活,有些真令住在台灣的我們大開眼界,無疑是一本認識黃土高原的好書,廖哲琳的散文寫得很有趣,從書中也能夠體會到愈是處在艱苦環境生活的人民,自然就有幾分粗獷、豁達。他們講出的話,雖然粗俗,卻頗富真實的哲學味,例如「人這一輩子,就是為了應付這張嘴了!」或是「一天的生活,就是太陽底下繞一圈」、「人皮哄地皮,地皮哄肚皮,只要真心真意對待土地,土地也是不虧人的」,這些出自農民內心和經驗的話語,想必比廖哲琳學術課堂的哲學課,更貼近人生和生活吧!

最精采的當然是書中所附的許多寫生插圖;黃土高原的意境、人物和生活,都呈現在她的畫裡頭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